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中华法系研究(增订本)

中华法系研究(增订本)

中华法系研究(增订本)

定 价:¥168.00

作 者: 郝铁川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197748 出版时间: 2021-05-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94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华法系及其现代化研究》全书分两部分,一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二是中华法系的现代化。在中华法系的特点部分,下分三小部分,分别讲述中华法系法制的法家化、法官的儒家化和民众法意识的鬼神化。在中华法系的现代化部分,下分近代化与现代化,近代化部分分析清末至中华民国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法系近代转型的客观历史;现代化部分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0年中国法治现代化之路,阐释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同政治时期法律发展的特征,其中特别侧重了文化传统与立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范式,进而总结当代法治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全书19章,从时间上说贯通古今,用丰富的史料展现了中华法系的独特发展道路,从空间上说兼容政治学说,深刻解析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客观社会政治基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发展惯性,阐明中国法治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与客观历史的必然产物,是适合国情的,是最好的法治时代。

作者简介

  郝铁川,说他是学者,耕耘中法史40年;说他是官员,参加中国政治实践,历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行政部部长,现任上海文史馆馆长。所以,他是一位具有长期政治实践的学者。这样的社会阅历,使他对中国法律的认识保持着与中国政治的思考同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著述有独到的见解。其中对中华法系特点的归纳,从法制的法家化、法官的儒家化和民众法意识的鬼神化,他的“三化论”,至今受到学界称道。这些观点,对自汉唐以来中华法系呈现出儒家化的大家(瞿同祖先生)之说、固有之说大胆提出质疑,将中华法系成熟形成时期提前到战国时期的秦律,并进而总结出了法家是中华法系的主要思想源泉。

图书目录

绪论
一、关于中华法系特点的研究
二、关于中华法系断限的研究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
(一)法系是什么
(二)中华法系的价值观念是什么
(三)中华法系在近代以来的命运如何
(四)近代法学留学生是对中华法系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主要群体
(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现代化的范式转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法治现代化逐渐摆脱“苏化”和“西化”两种道路
上篇 中华法系的特点
一、法制的法典化
第一章 从先秦多元法制到秦汉一元法制的形成
第一节 夏商周多元法制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夏朝、商朝、周朝三朝的法制是不同而多元的
二、夏商周三朝的中央立法权和司法权是多元的
三、周朝的诸侯国内部的法制是多元的
四、夏商周多元法制并存的原因
第二节 春秋时期“铸刑书”、“铸刑鼎”:法制多元到一元的转折
一、质疑“铸刑书”、“铸刑鼎”性质现有诸说
二、“铸刑书”、“铸刑鼎”标志立法权和司法权从多元向一元转变
第三节 秦朝一元法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央集权制起源于春秋晋国灭公族,实行军功爵制
二、秦朝确立郡县官僚制为基础的一元法制
第二章 中国古代法典的法家化
……
下篇 中华法系的近代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