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

定 价:¥99.00

作 者: 石磊 等 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2587804 出版时间: 2021-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字数:  

内容简介

  描述对科技后备人才发展轨迹,评价其创造力发展水平.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青少年成长问题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该选题对于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群体成长的共同关注,特别是如何应对未来挑战,为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提出新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数据分析和访谈及公开资料报道,综合分析影响人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国际经验对培养就有创造力的人才提供建议。本书适合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学校教师和家长。

作者简介

  石磊:女,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人才所副所长,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心理系访问学者、日本“JST樱花计划”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科技外交,长期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科技人才竞争等项目的研究,曾负责执行“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项目,并参与相关部门委托国家重大人才战略和工程评估工作。先后参与撰写中国科协智库研究作品《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互联网人才发展报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地图》等;并参与《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创新对话与合作——新形势下科技外交的战略重点》的撰写工作。曾翻译出版《科技创新促亚太地区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先后承担科技部委托“面向科技强国的科技外交战略研究”“对美科技合作十三五规划研究”“G20国家科技合作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第六次、第七次中美创新对话专家组协调与部分研究工作,在《中国软科学》《科技日报》《学习时报》等期刊和重要媒体发表论文、述评等20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
第一节关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内涵
第三节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一、 独特性
二、 延续性
三、 代表性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理论与实践
一、 创造力的定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与后备人才培养相关的追踪实践
第二节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学业负担过重,重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二、 思维培养方法单一,重逻辑思维,轻创造性思维培养
三、 学习压力过大,重学业指标,对幸福感受关注不足
四、 部分学校环境沉闷,竞争氛围浓,人本自由的文化氛围弱
第三章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问题
第二节研究设计及方法
第三节创造力评价工具说明
第四章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获得
第二节早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展情况
一、 2004年后青少年科技竞赛参与人数大幅上升
二、 女性参赛者性别比例明显低于男性
三、 参赛者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
四、 参赛者目前生活的国家/地区分布
五、 在可统计的数据中八成以上参赛者获得博士学位
六、 在可统计的数据中七成以上参赛
者在高校与科研院所就业
七、 在可统计的数据中七成以上参赛者当前工作领域与参赛学科一致
第五章基于量化研究的科技创新后备人
才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问卷调查数据的采集
第二节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主要特征
一、 参赛组的基本情况
二、 参赛组个人层面特征
第三节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效能性指标评价分析
一、 创造力核心指标分层回归分析
二、 高校层次分层回归分析
三、 学业成绩分层回归分析
四、 学生竞赛获奖成绩分层回归分析
第四节创造力表现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 家庭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 学校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四、 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
五、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第五节创造力核心要素、学业动机与成就的差异性分析
一、 参赛组与对照组在创造力的流畅
性与独特性方面显著不同
二、 参赛组与对照组在动机上显著不同
三、 参赛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差异不显著
第六节关键效能性指标的多元影响因素分析
一、 是否参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 创造力独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创造力流畅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节基于调查研究的小结
第六章基于访谈等方式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个体因素
一、 探索精神
二、 自我激励
三、 社会责任
第二节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
一、 榜样型家庭成员
二、 宽松的家庭氛围
第三节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 宏观政策
二、 创新氛围
三、 基础教育
四、 多元文化
第七章促进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及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加强科学教育的制度设计与资金配套
一、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协同,提升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二、 稳定教育经费投入,加大科学教育支出
三、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重视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现象
第二节营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一、 建构包容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 开展丰富的公民科学活动
三、 鼓励更多女性参与科学技术活动
第三节重视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水平发展
一、 重视科学教育研究,运用研究成果指导科学教育实践
二、 坚持因材施教,关注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不充分”现象
三、 开发有利于学校层面操作的创造力评价工具
四、 客观认识创造力与学科成绩的关系
五、 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
六、 重视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发展
第四节促进家庭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
一、 保护和鼓励青少年的好奇心
二、 培养独立性和探索精神
三、 营造理解包容的家庭氛围
四、 鼓励参与更多体育运动
附录A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调查
问卷样题及其部分维度说明
量表编制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