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中华食学:赵氏食学三论

中华食学:赵氏食学三论

中华食学:赵氏食学三论

定 价:¥88.00

作 者: 赵荣光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8438044 出版时间: 2022-05-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食学研究的第1本学术著作,著者是著作等身、卓有学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与食学研究开拓人。著者历40余年专业教学与研究,秉持食学思维、努力学科建构,日积月累,屡屡删正,终成书稿。本书主旨在对食生产与食生活的历史透析进而阐释中华民族食文化的思想路径,基于食事解读食思,思考剥茧抽丝缜密深刻、烛幽发覆见识独到,章节标的观点多为创见。本书对中华传统食学理论支点“八理”的概括高屋建瓴,举凡菜谱学、餐桌定律、宴会情结、规范执筷、吃相食育、孔子食道、袁枚食学、饮食文化场等诸多题目的论述,更是入胜深思,富有启示意义。尤其是经著者设定或重新界定的300多个专业术语,对食学科建构的完善与研究的深化,会有更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赵荣光,亚洲食学论坛主席,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饮食史与食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四十年,是中国大陆饮食文化与食学研究的开拓人。学术论文300余篇,学术专著18部,主编中国饮食文化专题史、区域史丛书约50部;主讲的“中华饮食文化”课为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课,编写的教科书被数百所院校使用。学界称其理论、方法与成果为“赵氏理论”。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华食学:一个东方古老民族食生产、食生活、食文化思想脉络的历史
第1节 食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一、“食”已然成“学” 
二、食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第二节 中华食学思想渊源 
一、“天人合一”的食生态观 
二、“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的果腹观 
三、“无逸”的抑消费警惕 
四、“君子远庖厨”的伦理界限 
五、“饮食者鄙”的道德自尊 
六、农战国策与民食政治观 
七、养生实践与荣养理念 
第1章 八理:中华食学传统的理论支点 
第1节 生理:饮食养生 
一、“食、色,性也” 
二、“五味调和” 
第二节 物理:本味论 
一、“本味” 
二、“致中和” 
第三节 医理:食医合一 
一、食药一体 
二、“病从口入” 
三、“药补不如食补” 
第四节 心理:君子远庖厨 
一、不忍见其死 
二、讳因我而死 
第五节 法理·伦理·道理:孔孟食道 
一、孔子食道 
二、孔孟食道 
第六节 学理:袁枚传统食学的初步建构 
一、《随园食单》——中国古代食经 
二、袁枚的食学思想 
三、袁枚食学成就 
第二章 圣火与祭祀:中华传统的食色世界 
第1节 火塘崇拜 
一、火神崇拜 
二、灶神崇拜 
第二节 祭祀与享福 
一、献祭与享福 
?、生育与性欲 
第三节 壮阳与求子之食 
一、壮阳观念 
二、求子之食 
第三章 诚敬与隆重:人生仪礼中的宴飨庆娱 
第1节 诞生食礼 
一、求子食俗 
二、孕妇食忌 
三、诞后食俗 
第二节 成年礼食俗 
一、成年礼义 
二、成年礼仪 
三、成年礼食仪 
第三节 婚礼食仪 
一、聘礼食规 
二、合卺礼俗 
三、撒帐果寓意 
第四节 寿仪食礼 
一、“五福一曰寿”:长寿祈盼 
二、祝寿:寿庆的期盼 
第五节 丧仪食礼 
一、“魂兮归来”:人生的后慰藉 
二、事死如事生:“孝”的隆重表达 
三、盂兰盆祭:丧与孝的持续和延伸 
第四章 理念与理想:中华饮食的象征意涵 
第1节 食物的原料寓意 
一、珍奇食材 
二、重要食材 
第二节 食物的数字寓意 
一、吉祥数字 
二、凶煞数字 
第三节 食物的色彩寓意 
第四节 食物的形态寓意 
一、异食奇效理念 
二、“吃什么补什么”迷信 
三、条食情结 
四、“圆”的祈盼 
五、“方”的守持 
第五节 食物的名称寓意 
一、形绘祈福 
二、吉祥命名 
三、谐音趋避 
四、依托名人 
第六节 形式与行为的寓意 
一、形式寓意 
二、行为寓意 
第五章 “有朋自远方来”:洗尘与饯行 
第1节 接风·洗尘 
一、寓意 
二、方式 
第二节 祖饯·送行 
一、寓意 
二、方式 
第三节 聚会——宴会 
一、“礼尚往来”中的食义 
二、宴会者的身份相 
第六章 地域限定与等级制约的民族食性 
第1节 饮食文化的限定地域性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限定选择的食习 
二、乡愁:口味的童年记忆 
第二节 中华饮食文化的社会等级性 
一、“食以养德”:贵富阶层的理论 
二、“开门七件事”:小康层的理念 
三、“吃饱”与“吃好”:时代大众的心理 
第三节 祖先餐桌的记忆:华人的餐制与华人社会的食育 
一、餐制 
二、食育 
第七章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中国人的食道与味道 
第1节 中国人的食道 
一、“物无不堪吃” 
二、戒饕餮、禁暴殄 
第二节 “善均五味”:中国人的味道 
一、“善均五味” 
二、“食无定味” 
第三节 “十美原则”:饮食长者的审美情趣 
第八章 吃相:进食行为自觉与餐桌文明约束 
第1节 “无酒不成席” 
一、“酒以成礼” 
二、食礼非食物 
第二节 座次 
一、“对号入座” 
二、各安其份 
第三节 筷子礼俗 
一、中华筷 
二、中华筷标识 
三、学龄前儿童与少年用中华筷标准样 
四、六合民天如意中华筷枕 
五、礼品中华筷设计 
六、筷子的功能 
七、规范执箸 
八、用筷禁忌 
 
第九章 宴会情结与菜谱学 
第1节 宴会情结 
一、宴会情结 
二、宴会目的 
三、宴会效应 
第二节 食单、菜谱与筵式 
一、食单 
二、菜谱 
三、筵式 
第三节 菜谱学 
一、菜谱文化 
二、中国菜谱的历史文化特征 
三、中国菜谱文化的近现代特征 
四、烹饪文化热以来的菜谱 
第十章 近代以来的中华食学 
第1节 清末民初的食学革命 
第二节 “烹饪”与“饮食”的重新解读 
(一)烹饪文化新解读 
(二)饮食的文化认定 
第三节 “烹饪”餐饮文化热 
(一)餐饮业的“烹饪”理解 
(二)商业的“烹饪文化热” 
第四节 “饮食文化”成热学 
(一)“饮食文化”思维 
(二)“饮食文化”研究热 
第五节 食学思维 
(一)食生产与食学思维 
(二)食学思维深化 
第六节 “餐桌文明”运动中 
(一)“餐桌定律” 
(二)“餐桌仪礼” 
(三)食学的大众日常生活化 
附录:作者年食学研究提出或界定的中华食学术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