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学理论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

定 价:¥68.00

作 者: 陈时见 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29171872 出版时间: 2022-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从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意蕴、基本理念、政策保障、文化融通、模式创新、技术融合、资源配置和质量检测八个方面,对跨境民族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基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发展模式、技术支撑、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特别强调了发展跨境民族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暂缺《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1
 
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意蕴 …………1
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概念界定…………………………………………3
一、跨境民族 ………………………………………………………………4
二、民族教育 ………………………………………………………………6
三、跨境教育………………………………………………………………10
四、跨境民族教育…………………………………………………………12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 …………………………………13
一、跨境民族教育的制度体系……………………………………………13
二、跨境民族教育的质量保障……………………………………………19
三、跨境民族教育的文化传承……………………………………………25
四、跨境民族教育的协同发展……………………………………………27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 …………………………………30
一、跨境民族教育的结构体系……………………………………………31
二、跨境民族教育的国际环境……………………………………………34
三、跨境民族教育的社会潜能……………………………………………37
四、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41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44
一、跨境民族教育前沿性教育支点………………………………………44
二、跨境民族教育互联互通教育网络……………………………………48
三、跨境民族教育共生发展教育共同体…………………………………52
 
第二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57
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全面发展 ………………………………………59
一、全面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60
二、跨境民族教育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63
三、跨境民族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67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协调发展 ………………………………………71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71
二、跨境民族教育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74
三、跨境民族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78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包容发展 ………………………………………82
一、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82
二、跨境民族教育包容发展的现实意义…………………………………86
三、跨境民族教育包容发展的基本要求…………………………………89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共生发展 ………………………………………93
一、共生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93
二、跨境民族教育共生发展的现实意义…………………………………98
三、跨境民族教育共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100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 ………105
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学生政策………………………………………107
一、跨境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的主要内容 ………………………………108
二、跨境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的发展特征 ………………………………114
三、跨境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的发展路径 ………………………………117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管理政策………………………………………121
一、跨境民族教育管理政策的发展演变 ………………………………121
二、跨境民族教育管理政策的发展特征 ………………………………127
三、跨境民族教育管理政策的发展路径 ………………………………130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教师政策………………………………………132
一、跨境民族教育教师政策的时代诉求 ………………………………133
二、跨境民族教育教师政策的发展特征 ………………………………141
三、跨境民族教育教师政策的发展路径 ………………………………148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文化融通 ………153
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功能定位……………………………155
一、维护跨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156
二、促进跨境民族地区民心相通 ………………………………………160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65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基本原则……………………………170
一、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国家意识主导性相统一 ………………………171
二、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社会发展相整合 ……………………………173
三、民族文化现代化与民族教育本土化相统整 ………………………176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主要内容……………………………179
一、培养跨境民族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180
二、提升跨境民族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186
三、增强跨境民族学生的文化自信 ……………………………………190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文化融通的实施策略……………………………194
一、构筑教育人文交流平台 ……………………………………………195
二、健全跨文化教育体系 ………………………………………………199
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203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 ………209
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学区模式………………………………………211
一、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现实背景 ………………………………212
二、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理论基础 ………………………………215
三、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体系建构 ………………………………217
四、跨境民族教育学区模式的实施策略 ………………………………223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联盟模式………………………………………226
一、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现实背景 ………………………………227
二、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理论基础 ………………………………230
三、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体系建构 ………………………………232
四、跨境民族教育联盟模式的实施策略 ………………………………238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集团模式………………………………………241
一、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现实背景 ………………………………241
二、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理论基础 ………………………………244
三、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体系建构 ………………………………246
四、跨境民族教育集团模式的实施策略 ………………………………252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开放模式………………………………………256
一、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现实背景 ………………………………256
二、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理论基础 ………………………………258
三、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体系建构 ………………………………261
四、跨境民族教育开放模式的实施策略 ………………………………267
 
第六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融合………………271
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时代内涵……………………………273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发展过程 ………………………………279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发展条件 ………………………………282
四、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实施主体 ………………………………285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主要内容……………………………289
一、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理念创新 ………………………………289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教学改革 ………………………………294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队伍建设 ………………………………300
四、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管理改革 ………………………………301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互联互通……………………………304
一、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课程互联 ………………………………304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管理互通 ………………………………307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合作共建 ………………………………310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平台建设……………………………312
一、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多重空间平台 …………………………312
二、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共享服务平台 …………………………319
三、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管理服务平台 …………………………320
四、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国际合作平台 …………………………322
 
第七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资源配置 ………327
节 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329
一、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原则 ……………………………330
二、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包容性原则 ……………………………332
三、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性原则 ……………………………333
四、跨境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 ……………………………335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337
一、跨境民族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现实问题 …………………………337
二、跨境民族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发展目标 …………………………346
三、跨境民族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路径 …………………………348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财力资源配置…………………………………353
一、跨境民族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现实问题 …………………………353
二、跨境民族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发展目标 …………………………360
三、跨境民族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路径 …………………………362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物力资源配置…………………………………366
一、跨境民族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现实问题 …………………………366
二、跨境民族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发展目标 …………………………372
三、跨境民族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路径 …………………………373
第八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质量监测 ………379
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依据……………………………381
一、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概念界定 ………………………………381
二、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现实背景 ………………………………383
三、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理论基础 ………………………………388
第二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价值意蕴……………………………392
一、跨境民族教育优质发展的保障仪 …………………………………392
二、跨境民族教育特色发展的助推器 …………………………………395
三、跨境民族教育开放发展的导向灯 …………………………………399
第三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构建……………………………402
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构建的主要原则 ………………………………403
二、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构建的效用边界 ………………………………407
三、教育质量监测指标构建的关键内容 ………………………………409
第四节 跨境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策略……………………………416
一、坚持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理念 ……………………………………416
二、明确教育质量监测的主体构成 ……………………………………418
三、推进教育质量监测的平台建设 ……………………………………423
 
参考文献……………………………………………………………………………42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