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

定 价:¥26.00

作 者: 王维德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中医临床丛书重刊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7344715 出版时间: 2023-05-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大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由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在总结自己4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以秘方编成,于康熙五年(1740)刊行。1卷。分论证、治法、医方、杂证、制药、医案六部分论述。其中介绍常见外科病证治法65种,常用外科效方75首,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200余味药物的性能及炮制,医案15则。作者以治疗外科疮疡而擅长,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外科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治疗上提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临床治病疗效卓著,自诩“治病历四十余年,用药从无一误”,备受后世医家推崇,所收录的家传秘方,如:阳和汤、犀黄丸、醒消丸、小金丹等,至今仍是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增加导读,编制方剂索引和药名索引附于书末,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不仅是外科医生的临床书,也是临床各科医生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清代外科医学家。字洪绪,号林屋先生或林屋山人、定定子。吴县(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其曾祖王若谷即以疡科闻名。维德继承家学,于内、外、妇、儿诸科,无不通达,尤精于外科,对疮疡之证,有精深研究。如以红肿疮疡为阳实之证,而白色疽证属阴虚,认为“痈疽无死证”。他反对随便动用刀针及毒药,强调要在痈疽初起之时用内消之法治疗,不宜用外托及手术。

图书目录

论证 /1
痈疽总论 /1
阴疽论名 / 2
部位论名 / 3
治法 /5
烂溃不敛治法 / 5
患孔毒根治法 / 5
翻花起肛治法 / 5
毒气攻心治法 / 6
痈疖治法 / 6
阴疽治法 / 7
石疽治法 / 7
恶核治法 / 8
流注治法 / 8
疔毒治法 / 9
红丝疔治法 / 9
刀镰疔治法 / 10
走黄治法 / 10
诸疮治法 / 10 43
疮鼓治法 /11
杨梅结毒治法 /11
痘毒治法 / 12
赤游治法 / 12
漆疮治法 / 12
火珠治法 / 12
汤火治法 / 12
冻疮治法 / 13
禁用千捶膏鲫鱼膏 / 13
上部治法 / 13
瘅贡头及发疽治法 / 13
蛀发癣治法 / 14
蜡梨疮治法 / 14
头面肥疮治法 / 14
咽喉治法 / 15
喉痹治法 / 15
喉闭治法 / 16
乳蛾治法 / 16
喉癣治法 / 16
喉珠治法 / 16
锁喉治法 / 17
缠喉风治法 / 17
牙痈辨治 / 17
骨槽风治法 / 17
瘰疬治法 / 18
遮腮发颐治法 / 19
耳后锐毒治法 / 19
走马牙疳治法 /20
鹅掌风治法 /20
鹅爪风治法 /20
天蛇头治法 /20
甲疽治法 / 21
脱骨疽治法 / 21
中部治法 / 21
井泉疽治法 / 21
肺疽治法 /22
发背治法 /23
乳岩治法 /23
乳痈治法 /23
乳悬治法 /24
下部治法 /25
横痃治法 /25
小肠疽治法 /25
悬痈治法 /25
子痈治法 /26
囊脱治法 /26
痔漏治法 /26
鹤膝风治法 /27
贴骨疽治法 /28
鱼肚痈治法 /28
臁疮治法 /28
驴眼治法 /29
牛程蹇治法 /29
流火治法 /29
医方 /30
阳和汤 /30
阳和丸 /30
醒消丸 /30
犀黄丸 /30
小金丹 / 31
子龙丸 / 31
观音救苦丹 /32
洞天救苦丹 /32
大枣丸 /32
回疔散 /32
拔疔散 /32
夺命汤 /33
圣灵丹 /33
三黄丸 /33
五通丸 /33
蟾酥丸 /34
梅花点舌丹 /34
紫金锭 /34
胜金散 /35
五音锭 /35
一笔消 /35
咬头膏 /35
代刀散 /36
扎药 /36
山莲散 /36
象皮散 /36
六和散 /36
推车散 /37
五宝散 /37
拔毒散 /37
合掌散 /37
二美散 /38
五美散 /38
金银散 /38
神仙枣 /38
红枣丸 /39
金霜散 /39
平安饼 /39
枯痔药 /39
退管方 /39
消管丸 /40
阳和解凝膏 /40
洞天鲜草膏 /40
白玉夹纸膏 / 41
化核膏 / 41
白花膏 /42
紫微膏 /42
麝苏膏 /42
聤耳散 /43
消管方 /43
癣酒方 /43
鲜角膏方 /43
喉证方 /43
壁钱散 / 44
真珠散 / 44
赤霜散 / 44
南星散 /45
骨鲠方 /45
刻欢丸 /45
固齿散 /45
取齿丹 /45
舌上出血或鼻衄方 /45
小儿口疳方 / 46
口舌药方 / 46
杨梅疮敷药 / 46
千金内托散 / 46
二陈汤 / 46
四物保元汤 /47
保元汤 /47
加味四物汤 /47
十全大补汤 /47
六味地黄汤 /47
龙胆泻肝肠 /47
败毒汤 /47
杂证 /48
调经种子方 /48
求嗣得嗣法 /48
黎洞丸 /49
祛风逐湿散 /49
化痞膏 /50
三日大疟方 /50
愈疮枣 /50
黄疸立效方 /50
红白痢及休息痢方 / 51
痴癫证方 / 51
吐血立愈方 /52
痰中有血方 /52
溺血头痛如裂方 /52
遍身疼痛方 /52
手足骨骱疼痛方 /52
箭风痛方 /53
雷头风方 /53
偏正头风方 /53
疳膨食积方 /53
闪颈促腰方 /53
赤眼淹缠方 /54
胃脘痛方 /54
梦遗方 /54
白浊方 /54
咳嗽神效方 /54
天丝入目方 /55
尘屑入目方 /55
跌打骨断方 /55
冷哮方 /55
肠红方 /55
胃寒呕吐黄水方 /55
翻胃初起方 /56
乌沙胀方 /56
水泻立愈方 /56
大麻风方 /56
狗咬方 /57
小儿冷疳方 /57
小儿虫证方 /57
夜啼儿方 /57
砂雪丸 /58
哑惊丹方 /58
小儿目疾方 /58
小便闭方 /58
老年便燥方 /59
小儿浮肿方 /59
制药 /60
铜青 /60
铅粉 /60
黄丹 /60
密陀僧 /60
铁锈 /60
丹砂 / 61
水银 / 61
轻粉 / 61
银朱 / 61
雄黄 / 61
滑石 / 61
砒石 / 61
元精石 /62
寒水石 /62
硼砂 /62
硫黄 /62
白矾 /62
绿矾 /62
伏龙肝 /62
甘草 /62
黄芪 /63
人参 /63
沙参 /63
桔梗 /63
知母 /63
白术 /63
苍术 / 64
元参 / 64
地榆 / 64
丹参 / 64
白及 / 64
三七 / 64
黄连 / 64
黄芩 / 64
秦艽 / 64
天麻 /65
柴胡 /65
前胡 /65
防风 /65
独活 羌活 /65
升麻 /65
苦参 /65
延胡索 /66
红花 /66
水红花子 /66
贝母 /66
茅根 /66
龙胆草 /66
细辛 /66
当归 /66
芎? /66
白芷 /67
白芍 /67
赤芍 /67
丹皮 /67
木香 /67
高良姜 /67
缩砂仁 /67
香附 /67
藿香 /67
泽兰 /68
荆芥 /68
薄荷 /68
紫苏 /68
白甘菊 /68
陈艾 /68
茵陈 /68
青蒿 /68
夏枯草 /68
牛蒡子 /69
续断 /69
苍耳子 /69
益母草 /69
麻黄 /69
灯心 /69
地黄 /69
牛膝 /70
麦门冬 /70
淡竹叶 /70
蜀葵 /70
车前子 /70
马鞭草 /70
连翘 / 71
紫花地丁 / 71
大黄 / 71
商陆 / 71
大戟 / 71
甘遂 / 71
萆麻子 /72
常山 /72
川附子 /72
川乌 /72
草乌 /72
半夏 /72
蚤休 /72
五味子 /73
黑白牵牛仁 /73
番木鳖 /73
天花粉 /73
天门冬 /73
土茯苓 /73
白蔹 /74
木通 /74
防己 /74
金银花 /74
藤黄 /74
泽泻 /74
海藻 昆布 /74
仙人对坐草 /74
谷芽 /74
浮麦 /75
麦芽 /75
大麻仁 /75
薏苡仁 /75
小黑豆 /75
白豆豉 /75
神曲 /75
红曲 /75
白芥子 /75
生姜 /75
蒲公英 /76
红枣 /76
杏仁 /76
松子仁 /76
乌梅 /76
杨梅 /76
橙子 /76
陈皮 /76
青皮 /76
山楂 /76
橄榄 / 77
槟榔 / 77
吴茱萸 / 77
甘蔗 / 77
莲须 / 77
芡实 / 77
山药 / 77
柏子仁 / 77
松香 / 77
肉桂 /78
官桂 /78
沉香 /78
丁香 /78
樟脑 /78
芸香 /78
冰片 /78
乳香 /78
没药 /79
血竭 /79
阿魏 /79
厚朴 /79
金铃子 /79
杜仲 /79
楝树根 /79
皂角刺 /79
巴豆仁 /80
桑白皮 /80
柘树 /80
枳实枳壳 /80
枸橘 /80
山栀炭 /80
萸肉 /80
白茯苓 /80
赤茯苓 / 81
茯神 / 81
琥珀 / 81
天竹黄 / 81
蜂房 / 81
土蜂窠 / 81
五倍子 / 81
僵蚕 /82
蜘蛛 /82
蝉蜕 /82
蝎子 /82
推车虫 /82
癞团 /82
蜈蚣 /82
蚯蚓 /83
蚯蚓粪 /83
龙骨 /83
穿山甲 /83
蛇蜕 /83
白花蛇 /83
石首鱼 /84
朱鳖 /84
牡蛎 /84
真珠 /84
田螺 /84
鸡里金 /84
白丁香 /84
五灵脂 /85
山羊血 /85
山羊矢 /85
线胶 /85
皮脂 /85
象皮 /85
麝香 /85
猫矢 /85
鼠矢 /86
头发 /86
指甲 /86
人中黄 /86
人中白 /86
医案 /87
喉证医案 /87
发疽医案 /88
瘰疬医案 /88
痰核医案 /90
恶核医案 /90
乳岩医案 / 91
发背医案 / 91
腰疽医案 /92
流注医案 /93
横痃及杨梅疮医案 /93
起肛医案 /94
痘毒医案 /95
囊脱医案 /95
阴肿医案 /96
汤伤医案 /96
方剂索引 /97
药名索引 / 10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