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乡村振兴学

乡村振兴学

乡村振兴学

定 价:¥168.00

作 者: 王志章,兰剑,邹宝玲,孙晗霖,王成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823294 出版时间: 2023-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回应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在充分借鉴学界丰富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为观照,通过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农村发展之问,形成系统化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和解决方案,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王志章,管理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伊犁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部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专家,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合作发展中心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学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减贫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领域的研究。2008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首席专家)、重点等项目7项和教.部重大研究攻关项目(首席专家)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8部,撰写的近20篇资政获省部级和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兰剑,社会学博士,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一带一路”反贫困研究中心副主任、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减贫发展、乡村治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参与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教.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教.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含编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摘或全文转载。邹宝玲,管理学博士,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北碚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理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成员,主要从事农村土地流转与乡村产业发展、资源与环境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项目、重庆市统计局人口普查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孙晗霖,管理学博士,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西部非公经济发展与扶贫反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一带一路”反贫困研究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农村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王成,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剑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地理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重庆市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乡村人居环境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及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以及教.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地方服务性项目80余项,在学科领域顶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乡村振兴学建构的时代语境
第二节扎根中国大地发展交叉学科的现实观照
第三节乡村振兴学建构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文脉
第一节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回顾
第二节新中国乡村建设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新中国乡村建设的空间格局
第三章中国乡村发展的规律与模式
第一节中国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
第二节中国乡村发展的系统耦合机制
第三节中国乡村发展模式
第四章乡村振兴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乡村振兴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
第二节乡村振兴学的中国哲学思想渊源
第三节乡村振兴学的西方哲学借鉴
第五章乡村振兴学的逻辑理路与方法论
第一节乡村振兴学的跨学科特性与机理
第二节乡村振兴学的理论源泉与理论体系
第三节乡村振兴学的实践基础与实践品质
第四节乡村振兴学的跨学科方法论与方法体系
第六章乡村振兴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乡村振兴学的学科范畴与学科设置
第二节乡村振兴学的学科关联与知识体系
第三节乡村振兴学的科研体系
第四节乡村振兴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五节乡村振兴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第七章乡村振兴学的学术体系
第一节乡村振兴学学术体系的内涵要义及构建基础
第二节乡村振兴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与框架
第三节乡村振兴学的学术资源整合
第四节乡村振兴学学术交流合作
第五节乡村振兴学的成果分类及推广阵地
第八章乡村振兴学的话语体系
第一节乡村振兴学话语体系内涵阐释与核心要素
第二节乡村振兴学话语体系层次分析
第三节乡村振兴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
第九章乡村振兴学的使命担当
第一节贡献乡村振兴的中国智慧
第二节再现乡村振兴的中国力量
第三节提供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
第四节乡村振兴学的使命担当
第十章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禀赋转化
第一节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阐释与核心要义
第二节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与要素条件
第三节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禀赋转化逻辑与机制
第十一章乡村人才振兴的资源培育与配置
第一节乡村人才振兴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
第二节乡村人才振兴的力量支撑与要素保障
第三节乡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掣肘因素与内生式发展
第四节乡村人才振兴的长效机制
第十二章乡村文化振兴的引领机制
第一节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阐释与核心要义
第二节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与战略地位
第三节乡村文化振兴引领的多元机制构建
第十三章乡村组织振兴与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乡村治理的演进脉络、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
第二节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容构成与主体功能定位
第三节乡村治理的模式嬗变及现代化理念转向
第四节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现实困境
第五节乡村治理现代化与组织振兴路径
第十四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第一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
第二节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与生态产业化
第三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保护
第四节生态宜居与和美乡村建设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