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再遇《艺林》丛刊:关于谢玉岑文献的补遗

近期,金石书画期刊《艺林》被重新影印制版,编者倾力搜齐了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30年之间的全部38期刊物。本文补遗了《艺林》中有关谢玉岑的文献资料

近期,金石书画期刊《艺林》被重新影印制版,编者倾力搜齐了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30年之间的全部38期刊物。

本文补遗了《艺林》中有关谢玉岑的文献资料。1924年3月,南通金石书画会成立,由张詧、张謇、金沧江、徐鋆、凌泽、俞吟秋为发起人。同年7月,南通金石书画会会刊《艺林》第一期正式出版,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常州籍艺文家邓春澍、谢玉岑等陆续加入该会。诗词唱和是传统文人间交往的重要见证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在之前的文献资料中一直未见谢玉岑与俞吟秋交往的直接资料。

承友人赐赠民国南通金石书画期刊《艺林》,该刊近期由南通文化部门重新影印制版,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倾力搜齐了,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30年之间的全部38期刊物,其严谨和执着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艺林》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曾祖谢公玉岑曾在第1925年的总第21期中发表了词作《疏影》二首,彼时由于上海图书馆馆藏不全,仅在该刊中找到旧作两首;陌生是因为除搜寻谢公文献外,我对《艺林》再无半点深入了解和探究。而这一次,我竭力弥补这个遗憾。

谢玉岑旧影,谢觐虞(1899--1935年),民国词人兼书画家,江苏常州人,谢稚柳之兄

谢玉岑旧影,谢觐虞(1899--1935年),民国词人兼书画家,江苏常州人,谢稚柳之兄

一 补遗《艺林》中有关谢玉岑的文献资料

1924年3月,南通金石书画会成立,由张詧、张謇、金沧江、徐鋆、凌泽、俞吟秋为发起人,俞吟秋为会长。同年7月,南通金石书画会会刊《艺林》第一期正式出版,该期为“金石书画展览专号”,刊印了《南通金石书画会简章》《参观南通金石书画展览会记》等文章,检阅首期会员名录,未发现常州籍书画人士,但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诸月后就有各省二百八十余人加入该会,加入该会的常州籍艺文家有邓春澍、庄甲安、曹玉山、谢玉岑。诗词唱和是传统文人间交往的重要见证之一,在之前的文献资料中一直未见谢玉岑与俞吟秋交往的直接资料,而随着《艺林》的出版,可补遗相关内容,在此将之前未面世的资料做一次梳理。

——1924年9月23日,《艺林》第九期“消息”栏目载“玉岑先生承惠词稿甚佩,望速赐书条一幅亟欲付印。”(按:这是《艺林》中首次出现有关谢玉岑信息)

——1924年10月13日,《艺林》第十一二期“消息”栏目载“玉岑先生大稿一束已付刊,法作书条已入集,集字楹联已付裱,允题吟秋初草岂以白宣纸方挥下为威。”(按:可惜的是,“俞吟秋”上款的书法作品至今不曾寓目,不知其仍在天壤之间否)

——1924年11月1日,《艺林》第十三四“消息”栏目载“玉岑词史赐吟秋词句既雅而籀文尤佳,承惠两京游草劫海,吟拜读之下胸襟开拓不少,集出当奉赠将意。”(按:谢玉岑主打身份是词人,“书家”只是后人了解到他的一个视角而已。据存世作品来看,谢玉岑之书法,魏晋以下不学,隶书以汉隶为主,篆书以古籀为宗,檏茂绝伦,呈现端庄古穆之意)

——1924年11月16日,《艺林》第十五六期“文苑”栏目载谢玉岑诗两首,诗云:

题沪上某画师墨某(二首)

翠羽罗浮击梦思,剪灯未读画中诗。

逃禅人远冬心逝,重见生香笔一枝。

酒醒何处月明时,此是横斜水上枝。

忽忆柴门空谷里,有人清瘦亦如斯。

按:《谢玉岑集》中已收入该诗,原录自1935年5月23日《武进商报》,除标题中“沪”变为“海”外,无其他差异。1935年5月13日起,《武进商报》副刊“俱乐部”特设“谢玉岑先生遗著” 栏目,连续9期刊登谢玉岑遗著。这两首诗是以遗作的方式刊登在报刊上的,原认为诗作时间不可考,现在《艺林》中找到原诗,大致可判定作于1924年11月左右。第一首又见周企言《企言随笔》,乙亥(1935年)孟秋刊印本。

谢玉岑致张善孖甲骨文七言联:大帛丰庞不死树,少年车马相逢行

谢玉岑致张善孖甲骨文七言联:大帛丰庞不死树,少年车马相逢行

——1924年12月6日,《艺林》第十七八期“消息”栏目载“玉岑词史承惠《苔岑丛书》谨领拜谢。”(按:苔岑吟社约于 1917年夏天正式成立,发起人是吴放,余端任会长,钱振鍠任名誉会长,之后东南各省的诗人纷纷加入该社,社友间唱和持续十余年,社友共六百余人,成为享誉江南的一大诗文团体。谢玉岑于成立之初即为书记员,两年后成为苔岑社社董。《苔岑丛书》则是社中诸人的作品集结,北师大图书馆藏有《苔岑丛书》二十一册,计一百一十九种,出版时间为 1918 年至 1930年。这应该是目前国内所藏时间跨度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

——1925年5月2日,《艺林》第二十五期“消息”栏目载“无锡谢玉岑近往常州住白家桥寄园。”(按:1925年7月谢玉岑即将应教育家伍叔傥之邀,赴温州十中执教,而5月仍受无锡戴氏之聘,在戴溪桥设砚教书)

二 南通金石书画会中的常州会员

翻阅《艺林》后附的“南通金石书画会部分会员简介及作品”,邓春澍和曹玉山均是书画会会员,邓春澍与社长俞吟秋交往密切,现存世的三通信札是他们交谊重要的鉴证资料,内容涉及诗词创作、与友人共游南通等,由此可见他们之间心灵的契合。邓春澍为民国常武地区画坛领袖,虽以六法享誉画坛,但其致力于诗文尤深,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全才。邓春澍于绘画无明确的师承,诗文古文底子则传承其父邓伯勋。邓伯勋以设帐授徒为业,是常州知名塾师,其门下出过两位进士即钱振鍠和潘鸣球(二人为表兄弟),他们先后在1903年和1904年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末代进士。故邓春澍与钱振鍠及潘鸣球之间以师兄弟相称,三人交往唱和也颇为频繁。遗憾的是邓公所著诗文不受学界关注,所著诗文书画乏人整理,任其散失,殊为可惜。

邓春澍题艺林

邓春澍题艺林

比起当时如日中天的邓春澍,在常州虽有活动经历的朝鲜爱国诗人曹玉山绝对是籍籍无名的。曹玉山,号友鹤,出生于朝鲜金海郡贵族之家,是一位爱国文人、抗日志士,擅长书画诗文,有《玉山诗集》流传于世。1910年朝鲜沦亡于日本,1911年曹玉山因反对日本殖民统治,逃亡来到中国,准备伺机再起从事抗日复国斗争。20年代初到中国时,他流落于南京街头,1925年巧被邓春澍发现,邀其转道常州。曹玉山到常州后,以鬻画谋生,但苦于不会说汉语,生计艰难,前后寄居过东郊玄妙观、广仁寺,城南清凉寺、放生寺,但未获礼遇。对此曹玉山曾赋诗一首,可见1927年10月16日《武进商报》,诗云:

皓首萍踪万里流,五年兵乱滞南州。

黄花节近兰陵雨,白雁书稀稗海秋。

百里扊歌悲岁暮,伍员箎曲切时愁。

不才岂解谋生计,技薄人知也自羞。

曹玉山自比春秋时期的百里奚、伍子胥流落他乡以吹箫乞食为生,表达自己心中家国仇恨难以忘怀的悲怆。后曹玉山因缘结识了江南大儒钱振鍠(名山),名山老人一向敬重抗日志士(1909年曾作一首《刺伊藤》,赞扬了朝鲜义士安重根是一位民族英雄,后者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钱名山与曹玉山二人志趣气节相投,惺惺相惜,钱名山修书荐送曹玉山谒见白龙观观主瑞邦道长,得道长相助得以在横山桥白龙观栖身。1936年曹玉山终老病逝于此,由乡贤和住持购置棺木立碑安葬于白龙观东山坳。抗战常州沦陷,墓碑现已不存,墓亦湮没。

钱名山、邓春澍、曹玉山三人赤诚相交,想必定是邓春澍的介绍牵线,曹玉山加入了南通金石书画会。而名山老人作为江南大儒,其长婿谢玉岑与挚友邓春澍皆是该会会员,而名山老人却不曾加入该会,但纵观老人的一生,这又是一件符合情理的事。老人毕生著作鸿富,书法亦佳,但他认为足以传世的唯有自己的诗作,曾有一首《病危纪梦》的诗,诗云:

我以诗事天,不得无诗死。

气急言语尽,尚有心在此。

钱名山城内鬻字图

钱名山城内鬻字图

用以抒发对诗作的重视。老人先后加入过常州苔岑吟社、常熟虞社、上海鸣社等知名传统诗社团体,而对于金石书画类社团却鲜有加入,也仅在寓居上海时与白蕉、秦伯未(著名中医,在《艺林》中亦有诗作)一起加入过“上海书法研究社”。这其实和老人自身的艺文观有关,老人本无意作书家,认为字不宜多卖,受了润资,同时也受了拘束,便不能挥洒自如了。但对于鬻书赈灾老人是不遗余力的,所得润资均悉数捐赠给灾民,据1937年出版的《武进县救灾委员会报告》记载,名山老人共为1934年武进旱灾捐款四百八十九元一角(报告备注:鬻书助赈),翻阅捐款名录,个人捐款超过百元的著名实业家有,杜月笙捐一千元、刘国钧捐二百五十元、刘靖基捐一百五十元。根据上述润例推算,按照四五尺对联算,老人要写超过八十副对联,而这仅仅是对应有明确文献记载的鬻书数量。笔者藏有一张翻拍的老照片,是名山老人在常州公园内鬻书救灾时所摄,据亲友回忆在公园义卖筹款时,从早到晚不停地写,竟使腕底渗出血来。学生朱纮急忙买胶布给贴上,一日之中竟磨破胶布三张。在大灾的年代,众多灾民无遮雨之所,老人首先让灾民住进自家的寄园,更争取名胜区舣舟亭及公益处所让居民住。乡人钦佩于老人奉献的精神,纷纷踊跃捐款赠粮。

三 由《艺林》期刊的出版所想

读了《艺林》丛刊的后记,感慨于南通文化学者对乡贤文化的敬重和重视。相较于个人的力量,政府组织有关课题组去完成相关工作显然优势更大。近三十年来,谢氏后人先后整理出版了《谢玉岑诗词集》《谢玉岑百年纪念集》《谢玉岑诗词书画集》《谢玉岑集》等,现有关谢公玉岑未曾面世的研究资料着实已不多见,只能有待机缘巧合下才能寻得更多的文献资料或书画作品。笔者近年来倾力搜集整理钱谢亲友的诗词文献等资料,又觅得钱公名山新见诗文上百篇,为将来新编《钱名山古近体诗全集》作准备,特此略书数语以俟将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