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天命与剑》:王朝兴亡的历史逻辑

张明扬在这本小书里,也界定了几种不同意义上的合法性。按照我的粗略总结,明扬区分的合法性大致可以分为绩效合法性、道德合法性、天命合法性和正统合法性这四种。

先读

曹魏代汉时,无论是群臣的劝进,还是曹丕的回绝,都不只是简单地在演戏,而是一种必要的政治程序和政治仪式,其目的就在于确保曹魏代汉的民心所向和合法性的获得。

书评人:许金晶

书目:张明扬| 《天命与剑》

撰文▼许金晶(检书作者)

中国可谓是世界上历史学传统最为发达的国家,不只拥有持续时间最长并且丝毫没有间断的官方历史文献,在民间,文人写史评史、百姓读史论史的氛围,也是绵延古今。以当下而言,无论是当年明月的通俗版历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儿》,还是黄仁宇、史景迁等学者带有较强学术性的历史书籍,都能够在图书市场上获得热卖。

而在当年历史书写的作者行列之中,不只有当年明月这样的票友,史景迁、黄仁宇这样的学者,六神磊磊、张明扬这样的媒体人同样不容忽视。以张明扬为例,他曾经长期担任《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周刊的主编,并为财新周刊和腾讯大家撰写历史类专栏。新书《天命与剑》,正是上述专栏文章的合集。作为媒体人,因着“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样的古训,其在历史写作过程中,自然会注重历史事件的现实参考意义;而媒体写作的长期训练,也使得他的书写能够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尽可能地微言大义,传递出丰富的意蕴。就《天命与剑》的内容而言,这样两个特点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单只看看他各篇文章的标题,诸如“三个皇帝的反战宣言”、“该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曹丕”、“科举分地域录取的终极诉求”等,就能够明白这些历史话题的写作,跟最近几年的热门时事事件紧密相连。

 

《天命与剑》:王朝兴亡的历史逻辑

《天命与剑》

作者:张明扬

东方出版社 2017年版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讽今,那么这本书固然能够受到广泛关注,但却不一定能够赢得业内人士的认可。《天命与剑》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以轻松流畅的笔法和充满现代代入感的预言来写历史,而在于这些主题各异的历史随笔,拥有一个政治学意义上的核心命题,即:中国的历代王朝依靠什么来赢得和维护统治?

书名“天命与剑”为这一命题给出了两个答案:“天命”指向的是统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而“剑”指向的则是武力或者说军事力量。张明扬根据中国古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合法性是历代王朝和政权赢得和维系统治的根本,而武力本身并不构成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充其量只是助力统治的后备威慑性力量。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一个王朝只有被当下普遍遵奉的政治化规范所支持,长期统治才得以维持,皇权才能被普遍接受。”无论是古语中所言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是历史上秦始皇、项羽、隋炀帝等因过于迷信武力而迅速败亡的案例,都能够佐证张明扬的这一结论。而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逻辑,一切则仿佛一下子豁然开朗。

 

《天命与剑》:王朝兴亡的历史逻辑

秦始皇

政治合法性之所以在中国王朝兴替的进程中如此重要,大概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儒家文化浸淫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极其看重民众的支持与民心的倾向。无论是《尚书》中周武王所言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还是《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是把民众的支持,看成是君主统治正当性和所谓天命所归的最重要来源。如果只是以武力取胜,却没有取得广大民众的广泛支持的话,那么这样的统治,其正当性和持久性都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其次,作为中国古代主导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又极其看重礼法秩序,这样的礼法秩序换用成今天的政治术语的话,多少跟“程序正义”有些接近。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在极其繁琐的政治仪式和政治程序之中,合理合法地取得统治权,那么这样的统治,肯定会遭到民众和广大士大夫阶层的质疑。

就民心带来的合法性而言,我们就可以明了:为什么一介布衣的刘邦能够战胜世代贵族的项羽,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新主人。前者约法三章、善待百姓,而后者则残酷暴虐,一再屠城。久而久之,民心的向背自然就是可以预料的事情。而就“程序正义”带来的合法性而言,我们就会对曹魏代汉时,历经了群臣无数次劝进,曹丕无数次回绝之后,才完成禅让仪式的内在动因了然于心。无论是群臣的劝进,还是曹丕的回绝,都不只是简单地在演戏,而是一种必要的政治程序和政治仪式,其目的就在于确保曹魏代汉的民心所向和合法性的获得。

 

《天命与剑》:王朝兴亡的历史逻辑

刘邦项羽的影视剧照

张明扬在这本小书里,也界定了几种不同意义上的合法性。按照我的粗略总结,明扬区分的合法性大致可以分为绩效合法性、道德合法性、天命合法性和正统合法性这四种。

绩效合法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良好的政绩和国家治理成就,来取得合法性。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典型的案例,尤其是后者,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凭借在其统治期间民众安居乐业、对外开疆拓土的巨大成就,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因篡位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天命与剑》:王朝兴亡的历史逻辑

道德合法性,就是通过确立自身爱民如子、勤俭节约等高尚美德的道德标杆,来取得统治的合法性。前述刘邦的秋毫无犯、善待百姓,三国时期刘备的以仁义形象自居,都可谓是道德合法性的代表。天命合法性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神话与传言,塑造自己的权力受命于天的说法,从而来维护自身统治的做法。刘邦、朱元璋这两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在取得政权之后,营造出来的诸如挥剑斩白蛇、出生时满屋红光这样的神话,就是塑造天命合法性的代表。

而正统合法性则是强调自己政权的统治,是顺接某个已经被民众广泛认可的王朝的传统的做法。刘备作为“织履编鞋”出身之人,能够始终在汉末乱世当中占据一席之地,跟他自诩为汉朝皇室之后,始终高举汉朝正统的大旗,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从宋到元,从元到明,再从明到清,把三国时期的哪一个政权视为正统,都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历史命题,而是跟当时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密切相关。

 

《天命与剑》:王朝兴亡的历史逻辑

三国曹刘孙影视剧照

对于这本《天命与剑》,如果要说遗憾的话,就在于:明扬尽管已经提炼出统治合法性这一清晰的主题与线索,并且通过各种鲜活的历史案例加以分析与佐证,但是关于合法性本身的学理性探究,尚显不足。如果能清晰地界定合法性的不同来源与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类型的合法性与不同的历史形势和不同政权的权力获取特征之间的内在关联的话,那么这本书,完全可以写得更加厚重。

当然瑕不掩瑜,这样一本小书,能够在不影响可读性和通俗性的前提上,把统治合法性这一严肃的命题,摆在普通读者面前,就已经是一种成功。我们有理由期待明扬在自己的历史写作道路上走得更远。

(文/许金晶;编辑:胡子华;配图来自网络。)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