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无论我们考察哪一个先进文明:玛雅、罗马还是高棉,都会发现同样的崩溃模式。刚开始,每个社会都能克服难以逾越的障碍和环境难题。

复杂性和罗马

约瑟夫·泰恩特(Joseph Tainter)博士在其著作《复杂社会的崩溃》(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中对罗马帝国的崩溃进行了引人入胜的真实描绘。

和我一样,泰恩特否定用单个原因来解释罗马的灭亡,比如启用雇佣军削弱了罗马军队的势力,不健全的经济策略导致粮食短缺和城市人口迁移,或者安东尼时期爆发瘟疫(在165-180 年期间夺去了一半人口)。在泰恩特看来,这些事件仅仅是将一个摇摇欲坠的文明推下悬崖的破坏性力量,而早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前,崩溃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古罗马斗兽场

 

泰恩特认为复杂性是一个贪婪的系统:当问题越大,越错综复杂,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来解决。最终,一个社会无法聚集足够的资源来抵御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泰恩特举的例子是罗马农业生产在几代人的时间里可测的下降情形。随着产量下降和人口增长,泰恩特认为的“ 人均能源”降低到危险的水平。通过征服邻国,罗马在短期内成功地缓解了农产品短缺的威胁。这使罗马人迅速地获得了所需的金属、粮食、奴隶和资源,从而维持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随着帝国发展,“ 维持通信、守备部队、公民政府等事项的成本增加了。最终,此种开销已经庞大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仅靠征服更多领土已经不能解决匈奴入侵和农作物歉收这类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分裂成较小的单位”。泰恩特解释道。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科斯塔(Rebecca D. Costa)著,李亦敏译,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7年版。

罗马帝国是不是变得太庞大了?还是人口太多,民族成分太复杂,这个帝国必须由单一的政府统治?

泰恩特认为,战争、农作物歉收、疾病和政治动荡看似可能造成了罗马帝国的覆灭,但实际上,“ 在社会复杂性上的投资收益递减”才是根源。随着商业、统治管理和国防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它们所需的“ 能源”超出了罗马人的能力范围。

然后,社会再次遭遇僵局,信仰开始影响知识和理性思维。与此同时,随着复杂大问题的继续存在,罗马人自认高人一等的信念反而更强烈了。

在罗马人坚信自己在世界上拥有正当地位的同时,他们对神圣罗马血统的信仰也盛极一时,渐渐地,他们把军事防卫等基本职责交给了受虐待的人们。贪婪、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类本能逐步增长的同时,对外来奴隶的依赖性也在增强。他们对于自己种族优越性的信仰使他们无法预想奴隶和下层人民的起义。他们觉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早在匈奴侵略罗马前,社会崩溃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高棉的覆灭

最近,考古学家开始探究13世纪伟大的高棉帝国的灭亡过程,高棉帝国位于今柬埔寨的热带雨林深处。高棉帝国因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庙宇吴哥窟而著称,其国土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人口接近100万。作家、学者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认为,吴哥王朝代表了“ 前工业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综合建筑”。

但是今天学者们将吴哥社会的崩溃描绘为“ 技术发展过头的警世故事”。根据新的考古发现,“ 导致吴哥王朝覆灭的因素,恰恰是推动吴哥发展为帝国的力量”。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吴哥窟的故事是地球另一边的玛雅帝国灭亡的可怕翻版。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盛极一时的高棉帝国还兴建了吴哥窟建筑群。

和玛雅一样,高棉帝国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对水流量和可用性水资源的控制。在每年湿润的季风季节,水顺着山坡倾泻而下,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村庄。一方面,有必要将洪水分流防止对住户和富饶的农田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必须储存这些可怕的水,因为没有它们帝国就无法度过每年的旱季。为了对付雨季和旱季,高棉工程师设计出巧妙的水利系统,将过量的水引入巨大的人工水库中。

新的考古证据显示:高棉帝国的水利工程堪称前所未有的壮举:“ 高棉工程师修建了一个由运河、护城河、池塘和水库构成的网络,其中西巴里水库长8千米、宽2.4千米。这是高棉帝国的第三大水库,也是最复杂的水库,1000 年前为了修成这样的水库,需要20万高棉人堆起大约1200立方米的土,筑起90米宽、3层楼高的堤坝。”

今天,考古学家惊叹于高棉工匠构思和手工修建的,由溢洪道、壕沟、运河、水库、池塘和预警系统组成的复杂网络。这种水利技术是高棉帝国本身发展和成功的基础,这种说法是几乎没有异议的。可靠的供水为丰收提供了保障,能够保证全年有稳定的粮食供应。一旦将过剩的粮食和水储存起来,帝国也将迅速扩张。

然后,经过六个世纪的成功的水资源管理,两个灾难性事件接踵而至,一个是人为的,另一个则是自然形成。根据悉尼大学考古学家、伟大的吴哥窟项目负责人之一罗兰·弗莱彻(Roland Fletcher)的观点,决堤事件最初始于一个悲剧性的工程错误。证据显示,工程师们决定修建一座水坝来改变暹粒河(Siem Reap River)的河道,建大坝的目的是将河水引到一个新修的水库里。但是由于工程师们计算失误,坝修得太低了。所以当雨季来临时,水坝变成了一个大泄洪沟。水流过坝顶冲入废弃的运河,对水利系统的其他部分造成灾难性破坏。一旦堤坝完全崩溃,破坏就蔓延开来,引到其他蓄水池里的水量也相应减少。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如今的暹粒河。

可以想象当时混乱的场面,当地遭到破坏的惨状,以及曾经成功修建和维护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水利系统的工程师们的惊恐。这个灾难性的失误和我们今天经历卡特里娜飓风一样令人毛骨悚然。无法驾驭的洪水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毁灭性力量,不管它们是来自现代大堤,还是设计失误的高棉大坝。

根据历史记载,为了修复“ 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的被破坏的水利系统,几代高棉人付出了努力。但是,年复一年,整个帝国生存所依赖的水利系统不断恶化,直到堤坝最后完全倒塌,引起一连串的灾难性反应。

然后第二个打击出现了:在1362-1392 年间,旱灾和大雨交替出现,轮番袭击高棉帝国,而1415-1440 年间又是如此。根据弗莱彻的研究,这些极端条件(由科学家称之为“ 小冰期”的状况引起)“ 彻底摧毁了水利系统”。和玛雅的灭亡类似,水问题造成粮食短缺和疾病,导致高棉军队营养不良,无法击退外敌的进攻。另外还有证据显示,高棉国内曾发生动荡和叛乱。

无论导致高棉覆灭的最后事件是什么,如果不是他们面临的工程复杂性和环境问题为超自然信仰的侵入铺平了道路,他们可能会继续发展。和玛雅一样,随着生存条件恶化,高棉开始崇尚拜物教且供奉不断增加。信仰一旦屈服于事实,合理的解决方案就得不到重视了。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玛雅遗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复杂性与文明崩溃

无论我们考察哪一个先进文明:玛雅、罗马还是高棉,都会发现同样的崩溃模式。刚开始,每个社会都能克服难以逾越的障碍和环境难题。他们似乎能够控制周围的环境,稳定粮食和供水,建立制度,来保证公民的安全。虽然面对难以想象的难题,但创新性、多样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信仰和追求知识能够同时并存。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复杂性加速升级,知识变得难以获得,且最终不可能获得。一个社会已经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那些不会立刻带来威胁的问题,然后社会开始将这些隐约可见的威胁一代一代地往下传。随着情况不断恶化,幸存者也越来越脆弱。最终,他们只得完全依赖短期的缓解措施和信仰来进行补救。

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理解进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变化速率不同步的真正后果。我们的祖先根本没发现,他们无法获取所需的信息来解决最复杂最危险的问题,以及他们只会接受未经证实的信仰而不是事实和知识。

不过,今天我们不仅理解了崩溃的模式,还了解了妨碍进步的进化障碍。

所以我们能够行动起来。

但是我们会吗?

幸运的是,很多证据对我们有利。

(本文节选于《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转载自公众号“ 镜厅论道”,[美]丽贝卡?D?科斯塔(Rebecca D. Costa)著,李亦敏译,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7年版。经出版社允许刊发,文章标题及图片均为编者所加,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介绍

丽贝卡?科斯塔:罗马与高棉文明的崩溃模式

丽贝卡?D?科斯塔(Rebecca D. Costa)

美国社会生物学家,继托马斯·弗里德曼、贾雷德·戴蒙德、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之后又一位思想领袖,E.O.威尔逊生物多样性技术先驱奖获得者。从硅谷的事业中急流勇退后,科斯塔用了六年时间进行研究和写作,对当今世界大势和正在涌现的潮流提出了一种进化论解释。在日本东京长大,越战时期住在老挝首都万象,科斯塔将自己的全景视野归功于跨文化的熏陶。

内容简介

《守夜人的钟声》是一部严肃,甚至可以说是严峻,但又严谨,而且言近旨远的书。关心文明社会和人类命运等大问题的人们值得一读,并能从中看到新的希望。以史为鉴,运用社会学理论并引证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守夜人的钟声》揭示了使人类面临认知门槛的根源性因素——非理性反对、指责个人、假关联、筒仓式思维和极端经济学这五大超级文化基因,阐明了洞见式思维的必要意义,指引人们在解决文明危机的道路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