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书讯

不管是“南方”还是“东北”,词语本身意味着一种局限

历史如风,众生如苔,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语。长篇小说《苔》再现了动荡时代里如苔般附土求存的生命故事。在90后乐山作家周恺的笔下,茶馆、酒肆、青楼,袍哥、水手、买办等共同绘成了…

2020-08-30

澎湃新闻

娜塔莎之舞:俄国史的核心意象与研究转向

“娜塔莎之舞”是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一幕经典场景,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国人东方与西方“两种灵魂”的撕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以这个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俄国…

2020-08-30

澎湃新闻

李黎谈“白鸽木兰”:探寻在台湾牺牲的地下党先辈的潜伏往事

《白鸽木兰——烽火中的大爱》是一本特殊的书。特殊既在于它所记录的“主角”——一对在战火之中相遇相恋,1949年之后前往台湾“潜伏”,从事地下工作,最终不幸罹难身亡的夫妻,也…

2020-08-30

澎湃新闻

刚开了版画展的黄永玉,还出了最新散文随笔集

8月26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之“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黄永玉亲题手记为线索展开,精选其从上世纪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画作品近两…

2020-08-27

澎湃新闻

《民国外交官顾维钧传》:半个外交家,一部近代中国外交史

放眼近代中国,顾维钧堪称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多姿,是袁世凯身边红人、27岁任驻美公使、四段传奇婚姻、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

2020-08-26

澎湃新闻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八年后,莫言新书《晚熟的人》出版

光明日报8月26日消息,作家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面对“诺奖魔咒”,八年来,他一直坚持创作,希望自己晚熟,使自己艺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更长久。…

2020-08-26

张光宇诞辰120周年:他的梁山英雄谱,有传统,也有生活

今天是张光宇(1900年8月25日-1965年5月4日)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虽然张光宇晚年创作设计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已成经典,但他一直是“被遗忘的大师”。他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

2020-08-25

《知晓我姓名》:从受害者走向胜利者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化名为“埃米莉多伊”的受害者在遭受不公判决后写下七千字法庭陈述并在网络上受到极大关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该案法官被民众罢免,…

2020-08-25

澎湃新闻

8月译著联合书单: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

《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美]大卫金著,经雷译,索恩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23年11月8日晚上,34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冲进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朝上空开了几枪,宣…

2020-08-25

闫红骆玉明谈《红楼梦》中的女性:黛玉的情商其实很高

《红楼梦》中的众女子,生活在“大观园”这样一个古代的“职场”与“生活场”中。不做长命百岁打算的黛玉,如何看待人生无常?人情关系通透的宝钗,其实才是那个“喜散不喜聚”的人…

2020-08-25

澎湃新闻

专访罗志田:我们希望年轻人多读书

近日,乐道文库的首批作品《什么是日常统治史》《什么是科学史》《什么是概念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刊行,反响热烈。本丛书由罗志田教授主编,邀请各领域成名学者,以相对…

2020-08-24

澎湃新闻

祝勇:故宫在年轻化,在与时俱进

从《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到《故宫六百年》《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中国书写:紫禁城六百年》,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写了十几…

2020-08-23

澎湃新闻

《末日松茸》:从小小的松茸窥见资本主义运作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近日出版了一本名为《末日松茸》的人类学著作,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罗安清(Anna Lowenhaupt Tsing)花了7年时间,在世界各地辗转追寻松茸的足…

2020-08-23

澎湃新闻

《沉默者的国度》:揭开西班牙那块名为“埃塔”的伤疤

西班牙恐怖组织“埃塔”宣布永久停火的次日,一名叫毕妥利的女子不顾反对,坚持搬回到丈夫遭埃塔分子杀害的巴斯克故乡小镇,她需要在死之前给自己一个交代:追查凶手、获得道歉。她…

2020-08-21

澎湃新闻

张怡微《散文课》:在散文中理解自己的有限,成为更好的人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文以载道,散文享有很高的声誉。而现代散文,是五四以来与诗歌、戏剧、小说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作家、复旦大…

2020-08-21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