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陈应松:现代传媒世界里,没有“森林的声音”

今年7月,《森林沉默》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单行本2020年春节,疫情汹涌而来。在武汉封城前夜,湖北作家陈应松回到了自己位于神农架的家中。如今回想,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森林沉默》似…

2020-07-15

学者书法的典范 ——记朱东润教授

朱东润先生(1896-1988)是知名文史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他一直以学者的心态学习和研究书法,其书法作品从不刻意追求展示效果或者别出心裁的所谓创新,绝无丝毫的俚俗之气。但…

2020-07-15

宋冰: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本质是对人的恐惧

如果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人工智能拥有独立的自由意志;如果人工智发展到足以迫使人类重新架构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时,人类的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人…

2020-07-14

曾祺先生撰文点了襄的名

两位老饕:王世襄与汪曾祺说不清这是职业生涯中运气最差,还是最好的一次。2019年10月,国庆刚过,人们还沉浸在七十年大庆欢天喜地的氛围中。我却警觉如鹰,依经验,重要的日子来临…

2020-07-13

达尔文不背种族主义的锅

西谚说,“偏见节省时间”。我的导师曾跟我讲过一件有关偏见的轶事:他读博时,系里有两位大牌教授,一位是北美哺乳动物学鼻祖霍尔,另一位是两栖爬行动物学大师泰勒,但两人互不服…

2020-07-13

专访-陈楸帆:与李开复合写《AI2041》,或明年出版

科幻作家陈楸帆。谈到202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转折”,科幻作家陈楸帆打开了脑洞。“外星人入侵,AI获得自我意识、发现一种新的洁净的能源、生物工程将人的寿命延长50岁、癌症被治…

2020-07-12

季崇建:文物修复人才培养有着一个很大的断裂层

至今已成立三年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是中国高校首家专业文物修复学院,结合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发起并主持的中国文物鉴定与修…

2020-07-09

江辛眉先生的逸诗与遗著

江辛眉先生是我的老师,我留校后与他还同事过四年。关于他,我写过《校雠蒙拾阮堂诗》,刊在二十年前《书城》上,记了他的一些轶事。他去世已有三十多年,每见有他的新材料,总觉得…

2020-07-08

蕾切尔·卡斯克:传统小说无法描绘出真实的女性体验

一个知识女性眼中的日常,不一定更加精彩,但一定更加深刻。英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的《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就证明了这一点,对于那些对女性主义感兴趣的读者…

2020-07-08

建国初期“江南第一枝笔”的命运变迁

唐大郎是解放以前名气顶响的小报文人,他生就一副水晶肚皮,毫无城府,很讲义气,初登文坛,即以风流婉妙的旧体诗创作,被认为颇具“几庵”(毕倚虹)风格;此后又因捧红白玉霜,人…

2020-07-06

柏杨诞辰一百周年:“尊严”是柏杨的写作母题

“如果柏杨没有入狱,可能他还是会继续为报社写文章,还有诸多人情关系需要处理,人在社会上看上去好像选择很大,其实也有很大的局限,很多人情来往也都是消耗。入狱后柏杨没有了掌…

2020-07-06

梁柯:类型小说的创作,是为读者定制梦境

今年是山东汉子梁柯定居德国的第十七个年头。受到疫情影响,他已经在家办公一个多月。梁柯挺享受在家办公的感觉,不用程式化地早起梳洗、开车,到了工作地点还得对同事假笑,佯装自…

2020-07-03

戴锦华&巫昂:作为小说家的李沧东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燃烧或许是李沧东生命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他的电影《燃烧》以及早期的小…

2020-07-03

译者姜乙:我如何翻译茨威格和黑塞

年轻译者姜乙是一位“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译者。姜乙并非德语专业出生,她本科就读于北京音乐学院学习歌剧,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学习音乐学和媒体信息学。自2…

2020-07-02

任晓雯《朱三小姐的一生》:想写出那些灵魂惊叹的时刻

“写作肯定是需要改变的。我希望自己的每部作品都不一样,把每部作品尽己所能写到极致,然后换一个方向再写。创作的乐趣正在于此。谁知道下一部会怎样呢?我自己都很期待。”小说家…

2020-07-02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