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第四节 商业交通路线的变化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四节商业交通路线的变化隋唐商业的繁荣,与商品流通的发达是分不开的。隋唐时期,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线,而且商业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国外,使国际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隋唐时期的商业交通路线隋唐的商业交通路线分为陆路和水路。陆路交通以驿道为主轴。唐代的驿道以长安为中心,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玄宗开元末年,全国共设立一千六百三十九个驿站,其中有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二百六十所水驿,八十六所水陆兼用驿。唐代全国交通道路纵横交错,相当复杂,以长安为中心,至全国各地可有如下几条:第一,由长安西北行,经陇州(今甘肃陇县)、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入河西走廊,再西行至沙州(今甘肃敦煌),达于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第二,由长安西南行,经梁州(今陕西汉中)、利州(今四川广元)再越剑门关至成都。第三,由长安东北行,渡黄河至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北至太原,再东北行至幽州(今北京)。第四,由长安东行至东都洛阳,再东行到郑州、汴州(今河南开封),然后至淄州(今山东淄川)、青州(今山东益都)。第五,由长安东南行至襄州(今湖北襄樊),再南行经荆州(今湖北荆州),沿江至洪州(今江西南昌)、虔州(今江西赣州),再至广州的驿路。沿着驿路,每三十里左右设立一个驿站,每个驿站均备有马、骡。较为繁要的驿站,马、骡有六十至七十五匹,最闲的驿站也备有八匹。江河边的水驿还备有数量不等的船只。每个驿站设置驿长和若干驿夫,负责供应来往官吏及驿递人员的食宿与脚力。

  隋唐时期的商道,实际也是沿驿道前行,沿途在国家设置的驿站外,还有许多私人开设的店肆,以招待过往的行旅客商。在唐代全盛的开元、天宝时期,从长安“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唐代沿驿道商业交通之频繁。正因为此,唐代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商品,如粮食、丝布、茶盐、珠宝、马匹甚至奴婢,都经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线汇聚到主要的商业城市中,造成了商业的繁荣。

  不过,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国内商业交通线,还是由长安经渭水入黄河至洛阳,再由洛阳经沛州入汴渠至扬州的水道。《元和郡县图志》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唐代国内水道交通,以汴渠(即隋代通济渠)和长江干支流为主道。由蜀中顺长江而下至扬州,或是由交州、广州越五岭,经湘水、赣水二水入长江再至扬州,再经汴渠入黄河,溯流过三门峡,入渭河至长安,这就是唐代国内水道交通的要道。唐代中期以后的长江流域,正好是重要商品如粮食、茶、盐、瓷器、绢布、铜器等的主要产地。大量的商品,沿长江及运河北运到洛阳和长安,使两京成为全国商品的汇集地。而在这条重要商品运输线沿线的若干州城,如扬州、汴州等,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扬州附近的运河中,就是“舳舻万艘,溢于河次”的情景。唐代宗大历初年,刘晏在扬州造船二千艘,每艘载重千石,作为由扬州运送粮食至长安的船队。唐代千石约合七十二吨,则刘晏所造船队,其总载重量可达十四万余吨,其他运河上的私人商船还不在内,可见唐代经由汴渠的水路交通之发达。而长江中航行的船只,载重量更达千石以上,甚至于万石。仅长江上游的蜀地与下游的吴地之间,就是“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如风”。川西平原盛产的麻与东南沿海的盐,通过长江航运进行交换,可见长江水道运输的商品量当更为巨大。唐代的水道交通,把北方的长安、洛阳政治中心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达地区连结起来,当时“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唐代的水道交通对商业流通规模的扩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隋唐时期对于海外的商业交通除了国内商业交通的发达外,隋唐时期的海外交通也相当繁荣。唐代通往边疆地区及海外诸国的道路,也相当便利,可以分别自沿边陲镇通住高丽、回鹘、天竺以及西域诸国,还可以由海上通到濒海诸国。其中最重要的陆上国际商业交通线,就是由洛阳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而至西域以至印度、西亚的“丝绸之路”。隋代的丝绸之路,由敦煌分为北道、中道和南道,而以敦煌为总汇。当时的“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互市”。隋炀帝曾派黄门侍郎裴矩为使者,出使西域诸国,招揽二十多国的商人与使者到中国贸易,“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成为隋代对外贸易的极盛时期。唐代初年,在攻灭西突厥后,丝绸之路再次畅道无阻,当时阿拉伯、波斯、大秦以及其他西亚国家的商人,沿着这条道路来到中国,带来珍宝、玉石、香料等商品,而载运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返回。天山南北道上,“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但是,自安史之乱后,由于吐蕃占据陇右、河西走廊地区,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唐皇朝虽通过漠北草原上的回绝,仍与西域地区保持间接的商贸往来,但中外商业交通的重点,已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唐代的海外贸易港口,主要是东南沿海的扬州、明州、泉州与广州。扬州是长江下游与日本、新罗、波斯、大食等国海上交通的最重要对外海港,李白诗说,“楼船跨海次扬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广陵大风驾海潮,沉江口船数千艘”。仅在这一次灾害中就沉没如此多的船只,可见扬州的海上交通是何等繁盛。唐代居住在扬州的外国商人数量很多,肃宗时,田神功曾在扬州大肆劫掠,“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这些外国商人应是有相当数量是从海上来到扬州的。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唐文宗时,曾下诏要求沿海各地地方长官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诏书中说,“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广州亦为南方最大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所谓“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其中“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阗”。由于唐朝廷允许外国商人在境内自由活动,所以不仅沿海港口,许多内地的商业城市,如洪州、成都、江陵等地,也都有外国商人经商和定居。

  唐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外商品交换的品种和需求的数量都得到相当的增长。隋唐时期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铜钱和铜铁器。唐代高僧鉴真在玄宗天宝时东渡日本,在扬州市场上购买许多商品以便携往,其中如藤簟来自广州和桂州等岭南地区,安息香、沉香、毕钵、诃犁勒、胡椒等香料,则产于南亚和西亚地区,是通过海舶运抵扬州出售的。总的来看,隋唐由海外输入中国的商品以奢侈品为主,包括香料、药品、象牙、犀角、珍宝,“外善岁以珠、琳瑁、香、文犀浮海至”。唐代海外贸易的繁荣,对出口商品的生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谓外国商人“梯山航海,岁来中国……交通夷夏,富庶于人”。唐廷在广州等港口设立市舶司,从海外贸易中收取商税,唐代后期,市舶收入在朝廷财政收入中已占重要地位。唐末黄巢攻占广州,唐右仆射干综说,“南海市舶利不资,贼得益富,而国用屈”。但是,由于输出商品所交换的财富是奢侈品,主要为贵族官僚所掠夺和收藏,不能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交换过程,所以唐代海外贸易对国内市场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未能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