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第三节 祝允明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三节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来右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①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祝颢,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晚年致仕家居,高风雅韵,辉映乡邦。外祖徐有贞,曾任华盖殿大学士,官至兵部尚书,善诗文,擅草书,被人尊为“当代魁儒”②。

  受二祖的教育,祝允明“耳濡目染”,“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他勤奋好学,读书过目成诵,无论巨细精粗,皆能兼收并容,年轻时便“贯综典训,发为文章,茹涵古今”③。被南京太仆寺少卿、书法家李应祯选为女婿。

  祝允明在李应祯的影响下,擅长楷书,精整严谨,浑朴秀美。他秉性旷达,常在广庭之中,当众谈笑风生,而援笔疾书诗文,则思若泉涌,颇富奇气。又爱好戏曲音乐,不仅善度新曲,而且逢场作戏,粉墨登场,连一些梨园弟子都自愧演技不如。他蔑视礼法,风流自喜,甚至饮酒狎妓,与唐寅、徐祯卿、文徵明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然而,祝允明参加科考却连年失利,直至弘治五年(1492)三十三岁时才中举人。后又参加会试,皆垂翅而归,仅补官任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今江苏南京)通判。可是,放诞不羁的祝允明,又过不惯官场虚伪的生活,不久便称病回家。

  “吟诗写画似参禅,不向他人被里眠。生公堂前点头石,天平山上白云泉”;“身在云西梦想闲,松头鹤影枕屏间。一声隐隐啼花雉,信手推窗满眼山”。祝允明回乡后,更加沉酣山水诗文,疏狂自放。他似乎看破了人生,觉得一切都是游戏,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费却青钱换戏资,世人多道小儿痴。不知世事谁非戏,争得长年作小儿。”①祝允明百无聊赖,又“惮近礼法”②,才情无处宣泄,乃一一托之于自己所喜爱的书法。他“虽幼承内外二祖(祝颢、徐有贞)怀膝,长侍妇翁(李应祯)几杖,俱令习晋唐法书,而宋元时帖殊不令学也”;但是中年以后,祝允明兼学宋元名家楷书,而不甘囿于晋人、唐人了。他“每见米(芾)、赵(孟頫)二公书,则又未尝不临文欣羡”,“不胜技痒”,以致“援笔试步,亦略得形似焉”③。对历代名家的广泛学习,不抱一成不变之见,祝允明终于师古创新,集诸家大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作楷书,用笔厚重浑朴,筋骨内含,寓有钟书古肥的特点;同时点画的曲折长短、大小秾纤和斜正疏密,又变化多端,与那种万字一同的科举气息、四平八稳的馆阁体势迥然相异,点画参差,大小相间,显示出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又通篇浑成一体,并无杂乱之感。

  除楷书外,祝允明还兼长草书、行书。他的行草,“源自大令(王献之)、永(智永)师,兼以狂素(怀素)颠旭(张旭)”①。祝允明在师法晋、唐古人的同时,还对元以来的书家进行研究,比较长短得失,从中汲取营养。他说:“虞集如卤簿礼官,赞导应节,结束弄姿,稍远大雅;鲜于枢如三河壮侠,长袖善舞,豪鸷自擅,时落胡俗;邓文原如叠壁层城,不胜沈实;饶介如时花沐雨,枝叶都新;张雨如道士醮词,虽礼而野;倪瓒如金钱野菊,略存别韵;杨维桢如华译夷语,自堕侏■;陈璧如有若据坐,尚有典刑;宋克如初筵卤彝,忽见三代;解缙如盾郎执戟,列侍明光。”

  在博览泛学的基础上,祝允明探骊得珠,行笔沉着痛快,结体奇宕潇洒,既有法度,又能时出新意,笔势转动之中见点画分明之效,却无连绵缠藤之笔;变化多端,而合于法度;跌宕奇特,而老成不苟。他的行草澹古,显然是与楷书的深厚功力有密切的关联。

  祝允明的书法“乃今时第一”③,享有盛誉。四方人士常常携带钱物登门向他求字求诗。然而祝允明却经常推辞不见,沉湎酒色之中。有些人只好央求妓女,请她们代向祝允明索字索诗。

  祝允明晚年更是疏狂任性,挥霍无度,以卖字得钱用来饮酒作乐,每次把钱花光为止,或把钱散给客人,自己不留分文,以致日益贫困。有时出门时,债主群集于其后,他反而更加高兴。

  “春光满郊野,吾独爱西丘。碧水一池定,白云千顷流。散人歌小海,幼妓拨箜篌。远著谢公屐,高登王粲楼。人生一杯酒,又是系年游。”①“邢溪古岸头,日午泊行舟。两树李花发,一河春水流。英灵尚香火,豪杰不公侯。不尽古今恨,拂衣归去休。”②祝允明晚年的诗歌亦愈为清新平实,流畅通俗,大多写景抒情,吐露疏旷之感。

  嘉靖五年(1526),祝允明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书法墨迹, 存世作品有《六体诗赋卷》、《草书洛神赋》、《真草二体嵇康养生论》、《楷书梅花诗》等。祝允明还总结自己学书心得,写下《论楷书及扇书》,认为“一血,二骨,三肉,四筋,五员,六直,七平,八方,九结构,十变,十者备,谓之楷书”③;又写下《论章草》,主张:“章草须有古意乃佳,下笔重要,亦如真书点画明净,学者当以索靖、张芝、皇象、韦诞、月仪、《八月帖》、《急就章》为模范也。”④祝允明的诗文收入《枝山文集》(亦称《怀星堂集》)。此外,尚有《野记》、《罪知录》、《蚕衣》等文,及撰修《兴宁志》。

  

  ①《明史》卷二八六《祝允明传》,开明书店版,第709页。

  ②钱谦益:《历代诗集小传》丙集《祝京兆允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99页。

  ③钱谦益:《历代诗集小传》丙集《祝京兆允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99页。

  ①祝允明:《题画诗》,见汪砢玉:《珊瑚网·书录》卷十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76—377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祝京兆允明》,第299页。

  ③祝允明:《跋自书千字文、常清静经》。见《书法丛刊》第一辑,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38页。

  ①祝允明:《草书李白歌风台卷》,曾可前跋。此卷墨迹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②祝允明:《评胜国人书》,见汪砢玉:《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下,第720页。

  ③徐渭:《又跋停云馆帖》,《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下,第721页。

  ①祝允明:《枝山文集》卷三《偶游虎丘》,同治十三年开雕,元和祝氏藏版本,第19页。

  ②祝允明:《枝山文集》卷三《春日过邢溪春申君祠》,第11页。

  ③祝允明:《论楷书及扇书》,见汪砢玉:《珊瑚网·书录》卷二三下,第640页。

  ④祝允明:《论章草》,见《书法丛刊》第一辑,第38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