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下册)

第三节经营苏福省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三节 经营苏福省

  李秀成被封忠王之后,面临的第一重大战役是部署第二次解京围。第一次破京围之后,因天京事变,清将和春、张国梁又重新建立江南大营,严重威胁着天京的安全。当时洪秀全主张如同杨秀清破江南大营一样,召集各路勤王之师解京围,李秀成则认为清军“密密加营,深濠格深”,“京城围如铁桶一般”。然而,此时官军精锐都汇集在金陵,而饷源却在苏、杭。因此,他主张轻兵从间道疾捣杭州,杭州危苏州亦必震动,江南大营担心我军绝其饷源,必分师奔命以救之,我军可乘大营虚弱,还军急击,就可以踏破大营,随后挥兵占领苏、杭就容易了。李秀成这个“围魏救赵”以解京围和进军苏浙的计划,得到总理朝政的洪仁玕的赞同。根据这个方案,李秀成自浦口出师,在芜湖作了解京围的战略部署,他用精警的字句激励士卒:“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先须联万心而作一心。”①随后,于咸丰十年正月中旬(1860年2月初),自南陵经宣城向杭州进发,二月上旬(2月底)攻克广德,留陈坤书等驻守,以作后应。李秀成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将轻师入浙,李世贤也按原计划率部自皖南入浙,合军攻克安吉。随后,李世贤进攻湖州,转移清军视线。李秀成率精兵6000,昼夜兼程,“伪装缨帽号衣”①,直奔杭州,二月二十七日(3月19日)攻克杭州,静候清军援兵到来。几天之后,清江南大营果然派总兵张玉良、浙江提督郑魁士从金陵、宜兴出兵援浙。据记载,江南大营先后抽出精兵1.3万余人,大大削弱了江南大营的实力。

  李秀成看到江南大营统帅和春、张国梁派兵来援杭州,知道敌人中计,便在第二天主动撤出杭州,取道余杭、临安进入苏、皖交界的建平。在攻占建平的当天,李秀成在这里召开了解京围的军事会议,后期太平天国的名将李世贤、杨辅清、陈坤书、黄文金等各路将领都来赴会。会上决定由李秀成自溧阳、句阳直趋淳化镇、紫金山一带,主攻江南大营;陈玉成率部自全椒南下,至江陵镇直趋板桥、善桥。其他各路也分别从各个方面配合进攻大营。闰三月(5月),各路兵马同时进击江南大营,踏破清营50余座,“官兵死者数万人”②。这是第二次破江南大营的成功战绩,在太平天国历史上这是一次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例。李秀成是这个战役的直接指挥者,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没有文化,但善于学习。李秀成在杭州时,住张鼎之家,后来张鼎在《庚申泣杭记》中记述这件事时,说李秀成“不加搜括不杀戮”;“案头一卷未卒读,《纪效新书》戚公作”。说明李秀成是在努力学习古代兵书的。

  第二次解京围之后,在军事上为进军苏、常创造了条件。洪秀全为进取而召开了军事会议,当时有三种意见:陈玉成意在救安省;李世贤主张进取闽、浙;而洪仁玕、李秀成则主张进军苏、常、上海。洪秀全采纳了洪仁玕、李秀成的意见,并派李秀成率主力东征,陈玉成率部进攻扬州,牵制江北清军。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五日(1860年5月15日),李秀成自天京出师,清军于江南大营新败,如惊弓之鸟,无招架之力。几天之中,连克丹阳、常州、无锡。四月十三日(6月2日),攻克苏州。进军的胜利,不仅使天京得以稳固,而且使天京政权得到充裕的粮饷。仅在常州就缴获清军存粮4万余石,火药10万斤,府库存银七八十万两之多,在无锡、苏州也缴获大批粮、银。《幼主诏李秀成》中称李秀成攻克苏、常是“开疆裕国建奇功”,“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而清廷则出现“江浙岁漕二百万石,粒米不得北上”的局面。

  攻克苏州是李秀成军事生涯的全盛时期,他的政治主张也得到进一步施展。在攻克苏州之后,以苏州为中心建立苏福省,辖苏州、常州、松江、太仓等郡。为稳定社会秩序,李秀成采取几项措施:(1)举荐乡官,建立地方政权。并在这个基础上,督民造册,把百姓按太平天国基层组织的办法组织起来。李秀成认为“不举乡官即民事无人办理,不造册则户口无从核查”。(2)赈济饥民,扶助农业、工商业,尽快恢复生产,开户营业。为此,经李秀成建议,洪秀全下诏“体恤民艰”,酌减“应征钱漕正款”。(3)着力提倡农耕,对贫苦百姓“给粮给种”。并下令保护耕牛,“牛用耕田,有宰食者杀无赦”。并在苏福省辖内修筑海塘水利,恢复农业生产。(4)镇压地主武装团练。最初李秀成对团练的本质认识不足,对他们采取“不战自抚,招降一切”的办法,以为只要对他们赤诚相见,他们就可以就抚于太平军。实际上这些团练头子为非作歹,他们不断拦路袭杀太平军,并制造了把张家栅全村烧光、杀光的惨案。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下令对团练坚决镇压,对敢于袭击太平军的团练聚而歼之。有一次,他在和聚众造反的团练作战中,击毙击伤团练即达3000余人。采取上述措施之后,苏福省基本上得到巩固,农业、商业都得到恢复,市场繁荣,苏州人民对李秀成颂声大起。据清人记载,当时苏州市场是“舶来日多,售亦日盛,乡民过午,满载而归,奚止利市三倍”①。《常熟报恩坊碑序》①也说,当时常熟是“禾苗布帛均出以时,士农工商,各归其业”。李秀成的“洋兄弟”呤唎说他在苏州“屡次见到忠王在国人中享有极高的威信”,所有太平天国的将领没有一个像“忠王这样为百姓所热爱”②。

  但是,由于农民领袖的阶级局限,李秀成在苏福省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却也暴露出不可避免的封建化。他被卷进农民起义的洪流,更多的是想拥立一个“好皇帝”,能共享“天下太平”过好日子。当他被选拔出来任副掌率“提兵符令”时,他要求洪秀全“依古制而惠四方”,希望建立一个“圣君贤相”的天朝。在苏福省握有实权之后,他简单地用“逆”与“顺”来区分善与恶。只惩罚那些敢于公开对抗的地主分子,而对那些表面归顺暗中破坏的地主恶霸,则加笼络和重用。如在基层政权里重用有重大罪恶的钱桂仁、徐少蘧、熊万荃等。这些反动势力潜进基层政权为非作歹。后来甚至发展到要暗杀李秀成,这股势力是苏福省长期不安定的因素。而在税收方面,李秀成则实行保护地主收租。李秀成在苏州发田凭,其部将要地主“放胆持凭”,并明确写有“仰该业户收执,取租办赋”的字样。在遇到农民抗租的时候,李秀成的部将则公开站在地主一边,禁止“抗租抗粮”,并规定“住租屋,种租田者,虽产主他徙,总有归来之日,该租户仍将该还钱米交还原主,不得抗欠”③。如果“佃户匿田抗租者,……本人处斩,田充公”①。加上不少乡官是由地主、绅士来充当的,有的乡官竟有“腴田千顷”,对其属下“重征厚敛”②。这样一来,在李秀成统辖的苏福省,地方政权基本上是封建化了,所以,苏福省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兴盛之后,地方政权很快发生蜕变,在军事形势吃紧之时,便纷纷发生叛乱,加速了太平军在苏福省的失败。

  

  ①《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8,光绪二年刻本。

  ①许瑶光:《谈浙》卷3,《太平天国》第6册,第594页。

  ②《太平天国》第2册,第852页。

  ①萧盛远:《粤匪纪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第1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4页。

  ①潘仲瑞:《苏台糜鹿记》,《太平天国》第5册,第300页。

  ②《太平天国》第2册,第887页。

  ③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88页。

  ①沈梓:《避寇日记》,《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第4辑,第73页。

  ②龚又村:《自怡日记》,《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第4辑,第415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