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第三章 一个书生的乌托邦(5)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作者:王觉溟 著


太太们一齐咋舌,半晌无语。

  这则堪称经典的佳话迅速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王莽看见自己的道德形象在天下人的心目中熠熠生辉,他满意地笑了。

  只是苦了王莽夫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大司马夫人在绣房中望着自己盈箱满箧的华服和珠宝,不知内心作何感想?

  王莽担任大司马的第二年,汉成帝刘骜忽然无疾而终。成帝无嗣,便迎立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登基,是为汉哀帝。

  汉朝自开国之初便与外戚擅政相伴随:惠帝时是吕氏,昭帝时是上官氏、霍氏,成帝时是王氏。至哀帝一朝,外戚规模更是盛况空前。

  因为年少的哀帝身旁,足足站了四位太后。

  光记住她们的尊称就是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王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哀帝的祖母傅昭仪被称为恭皇太后(后又称帝太太后),哀帝的母亲丁氏被称为恭皇后(后又称帝太后),成帝时的赵皇后被称为皇太后。

  太后一多,外戚自然就少不了。

  哀帝刘欣一即位,傅家和丁家的一大串外戚就在朝堂外列队等着封侯了。

  或许是因为当年他父亲曾遭到王凤排挤,所以刘欣从小就对专权跋扈的王氏一门深为不满。于是,人小志气大的哀帝刘欣一上来就大肆封侯,给了王莽一个下马威。

  刘欣四月初八登基,五月十九就册封傅太后的堂弟傅晏为孔乡侯,傅喜为高步侯拜右将军;册封舅父丁明为阳安侯,表兄丁满为平周侯;就连死去的傅太后的父亲也被追封为崇祖侯,丁太后的父亲被追封为褒德侯。

  王莽无奈地发现,原本已经打扫干净的汉室宗庙的门前,忽然间又来了一帮人在那边你推我搡了。原本一览无余的帝国政局,霎时变得错综复杂。

  然而王莽毕竟不是浅薄之人,他深知,通向帝座的道路绝非一条坦途。而看惯了政治风雨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更显得宠辱不惊,雍容大度。她立刻下了一道诏书给王莽,让他辞官,退居私第。王莽对老太后以退为进的策略心领神会--如今以傅太后为首的这帮外戚来势汹汹,目标就是这个大司马之职!而咄咄逼人的年轻皇帝似乎也充满个人的政治抱负。眼看这辅政的位置已经成为旋涡的中心,与其当这个众矢之的,还不如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于是王莽便上疏辞职。

  哀帝刘欣一看,这也太快了点吧!?自己刚刚即位,毫无根基,你们故意作出这么漂亮的高姿态,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吗?谁不知道朝野上下都是你们的人?我要是现在准你辞职,定被千夫所指!你们这招虽然高明,可朕也不傻。这大司马你是肯定要辞的,但不是现在。刘欣有样学样,跟王莽打起了太极。他也下了道诏书,重新起用王莽。为表诚意,他特意派遣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等四个朝廷重臣代表他去进见太皇太后,情真意切地说:"皇帝闻知太后的诏书,非常悲伤!大司马如不起用,皇帝就不敢治政!"

  王老太后没想到这刘欣小小年纪玩起政治来也是一把好手。

  得!第一个回合,双方就算打了个平手。

  老太后就让王莽暂且拎着这顶大司马的帽子,看准机会再撒手不迟。

  不久后,皇帝准备在未央宫举行一次酒会,有关人员把傅太后的座帐陈设在太皇太后旁边,王莽一看,知道机会来了,便指着那人的鼻子骂:"定陶太后是藩臣之妾,怎么能和尊贵的太皇太后并列呢!?"随后便将其座位撤到一旁。

  傅太后闻讯后勃然大怒,拒绝赴会。

  王莽狠狠地得罪了一下傅太后,而后再度提出辞职。

  哀帝刘欣这回没辙了。

  傅太后现在恨不得一刀宰了王莽,这太极还怎么玩?

  于是皇帝不得不准奏,给了一大堆赏赐后把王莽送出了朝堂。绥和二年(前7)七月初一,火辣辣的太阳直射着长安城。缓缓步出朝堂的王莽最后回头望了一眼。

  他看见未央宫的琉璃瓦上一片热气蒸腾。

  而他此刻的内心却从容而清凉。

  他知道,他会回来的。

  哀帝刘欣是怀着重振朝纲的中兴之志登上帝座的,然而,他空有武宣之志,却苦无武宣之才。在他执政的六年之中,政令无常,举措乖张。前三年就接连更换了四个大司马、四个丞相,后来又以不学无术的弄臣董贤为大司马,搞得朝野上下人心离乱,怨声载道。

  在这乱象纷呈的局面中,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无不深深地怀念当年那个高风亮节主动辞官的大司马王莽。

  远离庙堂的王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然而他却不动声色。下野的这几年里,他深居简出,谦恭下士,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他的道德节操、保持着他的光辉形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