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员工的责任心从何而来·承诺锁定责任心

责任心是管出来的 作者:华敏,邵雨 著


  人生在世,诚信为本。当管理者崇尚价值并善于用梦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时,必将能够获得员工的责任心。但是,往往因为价值和梦想的激发力量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因此,我们赞同在倡导价值管理和梦想促动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对员工的管理力度,通过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员工在工作中投入高度的责任心。

  许多企业都在提倡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但大多数企业的制度最终都沦为一堆废纸,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没有丝毫帮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没有一套公开透明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保证制度的实施。根据从事管理的多年经验,我们发现,如果一家企业的运营不能够做到透明化,那么,这家企业必定存在着许多滥竽充数的员工。同时,制度也将失去价值和意义。因为不透明,管理者很难衡量员工是否遵循制度。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得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可视化。唯有在任务可视化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确保每项事务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同样,许多企业也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管理者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也颇为了解,但是结果依然是无人承担责任。

  “我们率先在行业内采用ERP管理模式,但是效果很小,分配下去的工作依然无法实现,费用倒是花了不少。”我们时常听到一些管理者如此埋怨。

  事实上,许多管理者夸大了ERP系统的功能,毕竟它只是一套信息管理工具而已。要使信息化管理有效,首先要从“人”身上进行突破。如果不能够对“人”进行限定,再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也是无效的。

  我们从人性的根本上找到了解决方案:承诺体系。我们知道,没有一个人愿意失信于人,同样,要使员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管理者应该变换一种方式:从以往的自上而下的分派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承诺。这样,管理者评价员工时就不再仅仅是结果,还包含着员工的诚信。

  如果在承诺体系的基础上,企业能够运用良好的信息平台将员工的承诺延伸为公开承诺,那么,对员工的评价范围将远远超出管理者。

  ——一个进行承诺的员工将受到全公司的监督。这时,谁不愿意失信于人,谁就必须努力履行自身的承诺。

  文天公司是一家从事文具制作的公司,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企业发展异常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许多问题,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许多员工不负责任,产品品质和销售服务质量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曾多次发生经销商大批量退货事件。

  公司的创始人杨志兴每天都在为如何提升员工的责任心而烦恼,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我们,询问提升员工责任心的方式。我们为他提供了四个字:公开承诺。经过短暂的解释,他很快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于是,我们很快达成一致:在文天公司内部导入承诺体系。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和信息平台的搭建,文天公司开始熟练运用承诺体系。所有的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者)都必须在公司的信息平台上作出承诺,同时还承诺一旦无法履行责任将遭受一定的惩罚。同时,公司还成立了第三方监督小组,全面负责对员工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布,在公布上文天公司采取了红黑榜制,任务完成突出者上红榜,而那些无法履行自身承诺者则上黑榜,红黑榜将在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上进行展示。如此一来,没有任何一名员工愿意上黑榜。

  运用了承诺体系之后,文天公司的员工责任心得到了很大提升。杨总如此评价承诺体系:“自从进行了公开承诺,我们便锁定了员工的责任心,让他们无法不完成属于自身的工作,因为谁也不愿意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失信者。现在,我根本无须对每件事都紧密跟踪,因为我相信他们(指员工)一定会尽力完成自身的工作。”承诺锁定责任心。当一个人作出承诺时,他就必须履行承诺,因为他不愿意失信于人。但是,承诺必须建立在公开的基础上,私下承诺是无效的。中层管理者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将某项任务交付给某位员工,他也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诺,但是检查时他却一口否决。

  ——承诺必须公开化,不公开的承诺是没有意义的。

  承诺还会给员工灌输许多动力,杰出的管理者善于利用这些动力。这些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承诺推动员工的工作步伐。作出承诺后,员工必须努力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自身的任务,因此,他们必定会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制订出一份完善的执行计划以确保承诺目标的实现。

  (2)承诺给予员工一种坚持到底的决心。如果员工不坚持到底,他将失信于人,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坚持到最后,实现既定目标。

  (3)承诺可以帮助员工获得一种成就感。当员工实现自身的承诺目标(尤其是原本以为难以实现的目标)时,他们将获得一种成就感。所以实施承诺体系之后的企业中,员工的责任心会越来越强。因为在履行自身承诺的过程中,员工感觉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

  承诺管理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高效的管理方式,因为它锁定了员工的责任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