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瞬间变换

窥看舞台 作者:(日)妹尾河童


剧院里明明已经有旋转舞台,却还要临时搭建一个,这样的例子不多见。

《莉莉玛莲》(1983年首演)就是这种状况。演出地点是新宿的“苹果剧院”。这里的舞台中央有个直径约7米的旋转台。

而我要的是直径约5米半的旋转台,并且不是要放在中央,得摆在舞台的左边深处。

“啊?已经有旋转台了,还要另外做一个?”

老是追着我不放的M君兴味盎然地追问。

“一个舞台上制作两个升降平台,该不是要让我们见识‘蛇目台’或‘双胞旋转台’之类的吧……?”

“不是,正好相反,我想弄个让人看不出变化的东西。”

“……?”

要说明清楚还真有点难。其实这出戏多达二十个场景,从东京开始到欧洲各地,不断辗转变换地点,时间则是1930年,有时候还会跳到现代。

这出戏改编自铃木明的原作《听过〈莉莉玛莲〉吗?》,由藤田敏雄制作和导演,故事大纲是一段追寻《莉莉玛莲》歌曲源头的旅程。而且该戏是以剧中剧的形式呈现,一切都是在现代的东京六本木一家酒店“K”里进行。所以,不能把各个场景占满整座舞台,从头到尾都得维持“一切都是发生在酒店一隅”的氛围。可是又不能过于强调这一点,否则会削弱戏剧张力,而且无法吸引观众融入故事。所以有些场景必须让观众忘了剧中剧这回事,整座舞台只呈现一个情景。然而有时又得让观众不经意想起“啊,其实是身在东京的一家店里”,所以我要设计的就是一个能让感觉不断交错的多重舞台。

“所以,左边做出这家店的舞台一隅;然后在这上头搭起旋转台,分割成三个部分;三个房间的门和墙壁都一样。如此一来,转来转去的时候观众不会注意到变化。”

“通常使用旋转舞台,都是为了让人看到变化,现在则是逆向操作呢。”

“没错。所以,这出戏若是没有旋转台,根本就演不下去。照剧本来走,场景的变换是一个接一个,相当快速,而且有二十个之多,但又不能像翻阅脚本那样变换场景,不好好想个办法是不行的。不过可以模仿变魔术的手法,先把观众的目光转移到别处,然后瞬间变换,我想大概只能这么做了。这样观众看起来会觉得是相同的房间,却一下子从罗马的饭店变成莉莉玛莲居住的公寓。所以,无论如何都得借助于旋转台。可是剧场中央约7米的旋转台实在无法使用,首先位置不对,而且也太大了。我需要约5米半的大小,想想只有重新搭建一途了,而且做这事儿还得看制作人的脸色咧!”

“没有地方可以租借临时的旋转台吗?”

“没有哩。其实我觉得,只要准备好三种不同直径的平台,然后租借给人,应该有利可图。可惜日本不像欧洲,很多剧院都已经拥有旋转舞台,所以舞台租赁没法儿自成一个行业。”

“临时搭建的旋转台是铁架的吗?”

“为了压低成本,只好采用木制,木架底下会装上滑轮,不过轴心是铁制的。”

“哇,真想瞧瞧,‘入台’时我可以去现场看吗?”

M君竟然用了戏剧术语“入台”这样的字眼,看来他已经越来越懂舞台了。

“好啊。不过可能会弄上一整晚,到隔天清晨喔!”

将舞台装置搬进剧院、加以组装的作业,通常必须在前一出戏的布景、道具等全搬出剧院后才能开始进行,所以有时候是在深夜作业,有时候则是一大早。

在日本,入台的时间大多不够用,所以搭建布景和装设舞台照明等工作必须同时进行才行。

这出《莉莉玛莲》的入台从晚上十点开始,进行到隔天早上十点。舞台的雏形出来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由于一切只能一点一滴完成,有点担心旁观者会看得很无聊。

没想到M君和摄影师两人倒是兴致勃勃地一直凝视着组装过程。

两人差不多也跟着熬了一整夜,直到全部组装完成,连隔天的舞台彩排都看了,似乎看得津津有味。

结果,两人特别感兴趣的是观众看不到的后台工作。

“老实说,实在不希望有闲杂人等进入工作现场啊……不是我小气,而是在这光线不佳空间又狭小的地方,工作人员忙着进行场景变换作业,实在有点危险,而且也会妨碍工作人员。像我自己,在舞台排演开始之后,也得全权交给舞台经理指挥,连后台都不得进入,所以你们今天算是特别待遇喔!”

“我们了解啦。不过,看到大伙儿在一片漆黑中静悄悄地工作,一一快速变化作业,真的很辛苦呢。虽然从观众席看不到旋转舞台的背后,不过我觉得,看不到的部分才是支撑整个舞台运作的心脏。在转换到下一个场景前,工作人员要更换家具、换下门窗等布景,重新摆设道具,确认演员是否已就位等候出场,最后转动舞台。接着又得开始更换准备下一个场景。河童先生身为舞台美术,只要设计舞台,然后下指示就好,在后台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才真正辛苦啊。那个旋转舞台靠人力转动,而不是电动,简直跟江户时代没两样嘛……”

可以感觉到M君朝我射出责备的眼神,怪我让工作人员做得那么辛苦。

“之前让你很感动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塞维利亚理发师》,那个旋转舞台也是靠人力转动的喔,动用了三十个人。”

“咦,那个也是?”

“没错。虽说不是所有的舞台都要这么做,不过有些真的是人力比电动好。这绝非不顾人道的要求……即便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动式,遇到像这出戏的情况,必须得配合演出的状况而临时调整,电动式的恐怕也无法面面俱到。”

“原来如此。可是真厉害啊,二十个场景能够顺畅转换,除了幸亏有这个旋转舞台以外,在背后转动的工作人员更是莫大的功臣。”

这又加深了M君的感动,而不再老是说舞台美术设计是个简单工作,不过有些部分也正如他所说的。

“既然你对旋转舞台这么感兴趣,下次就让你亲眼瞧瞧旋转的过程好了。”

我跟M君做了如此约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