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写戏剧史的大发现

窥看舞台 作者:(日)妹尾河童


“达·芬奇对于舞台装置的变换很感兴趣,不只设计,实际上还公开演出过——这你知道吗?”

“啊?达·芬奇?”

M君一副吃惊的表情。其实我最近听到朋友这么说时也是瞠目结舌。如果是事实的话,应该会有许多修订戏剧史内容的书籍出来。

他的手稿里包括了舞台装置机关的意象设计,这点是晓得的;至于是否曾经实际制作,还有待确认,尚属臆测阶段。不过,如果真的有在公开场合演出的话,那可有趣了。告诉我这件事的友人是住在法国十余年、专攻舞台设计的小田切阳子小姐。

我问道:“这不是传闻而是事实?”

“嗯,是事实哟。这是1963年加州大学教授派卓提(Carlo Pedretti)在巴黎举办的‘国际戏剧学会’中发表的看法,我有刊载那篇论文的书,要不要看?”

“当然,马上就想看!”

在电话中这么一来一往讨论的结果,是她后来拿给我的一本书——法国人文科学·戏剧课编纂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厚达532页。里面收录了当时学会中发表的所有研究论文和资料相片,可说是相当珍贵。

里头有篇发表的论文,记载达·芬奇在1496年1月31日,为了在意大利的米兰斯佛萨古堡(Castello Sforzesco)内上演《戴纳漪》(译注:希腊神话人物,天神宙斯化身黄金雨与之交合,生下日后斩杀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英雄柏修斯),设计出有机关的舞台装置,他本人还参加演出。

那篇论文的根据是,达·芬奇的笔记中除了当天的演出状况,还列载了演员的名字和角色,此外还有五幕的“详细演出笔记”。

“为什么直到最近才知道这事呢?”

我和M君一样,也提过同样的疑问。其实这件事是最近才发现的。听说是专家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的达·芬奇手稿中发现的,该手稿在1917年就已经为博物馆收藏了,只不过一直没有人解开谜底。

所以,在那篇论文发表之前,连戏剧史的权威著作当中都没有如此记载。

“那个舞台是用什么样的机关?”

性急的M君又提出问题,我则是现学现卖,一边翻开该书,一边将小田切小姐整理给我的论文要旨说明给M君听。

“图面太小有点看不清楚,不过听说是天使在舞台上飞翔的机关,现在叫做‘吊钢丝’,利用以手转动的转盘操作,转动齿轮拉紧绳索。还有扮演丘比特和宁芙仙子等角色的演员会突然出现的旋转门机关。看来达·芬奇玩得挺乐的呢。

“而在《奥菲欧》(编注:希腊神话人物,擅七弦琴,曾以琴音至地府救出妻子,却因回头而功亏一篑)这出戏,他还考虑设置大型的变换机关,只不过似乎没有实际派上用场。加州大学的研究室后来根据那份手稿起草设计图,甚至制作模型,那作品也很精彩。刚开始是一座立体的圆山,就摆在舞台前面,到了剧中一经旋转,即赫然打开让观众看到内部,该意象也画在他的手稿上留了下来,不过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一张纸上有多次描绘修改的痕迹。最早画下‘山形旋转后打开’,这个构想是在1490年左右成型,于1505年和1508年分别在设计图上增补说明文字,历经了很长的时间,看来达·芬奇相当执著,并且不断凝练想法。在那个时代能想出这种方法来变换舞台装置,实在是厉害至极。话说回来,从他广泛的兴趣来看,连直升机和潜水艇都设计了,这种程度的构思应该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吧。只不过,当时的人多认为‘舞台不会动’,相形之下,他的点子实在是划时代呢。”

“在这次学会发表前,‘舞台上的机关’大约出现在哪个时代?”

“差不多是1567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或帕马(Parma)演出的戏剧吧。根据当时记载,舞台上出现过类似日本祭典中的‘山车’、表示地狱的‘巨龙张开大嘴,从中出现恶魔’之类的装置,倒没有什么精巧的机关,但光是留下记录这点就够令人惊讶的了。十八年后的1585年,为了介绍登场人物,有从空中乘着云朵出现的,也有站在升降台上从舞台底下升起的。”

“而在八十九年前,也就是1496年,这些手法达·芬奇都已经玩过了。看来戏剧史恐怕会掀起一阵风波哩。”

爱看热闹的M君一脸兴致勃勃的样子。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有会动的舞台装置,而在那之前的场景都固定不动,是这样吗?”

“没错。不过,开始想让场景变动,这点倒是有迹可寻。布景虽然不动,但上场的演员会移动。巴黎国立图书馆收藏的《受难曲·上演的舞台图面》里头,各种布景排成一列,是多幕场景同时并存的装置。最左边是‘天国’,最右边则表示‘地狱’,听说‘天国’一定是在东边,‘地狱’则在西边。这座舞台演出耶稣诞生到最后被钉在十字架然后升天的《受难曲》,地点的变换是通过演员站在不同布景前来表现的。”

“演员随着情节推进移动,观众可能也跟着动吧。”M君想象力很发达,不过实际上的确如此。

在那之前的《受难曲》都是在教会里演出,一来没有布景,再者用难以理解的拉丁文演唱,的确蛮容易让人觉得无聊。教会判断这样下去恐怕无法发挥宗教上的影响力,便出现了上述的舞台装置,并且安装在教堂前面,让无法阅读圣经的民众能通过类似哑剧的肢体表现,容易了解圣经故事。伴随着具体的舞台以及场景变换,肯定能够取悦观众。

从这些历史变迁,可以得知当时的人是多么渴望享有场景变化的乐趣和惊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