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其美的谋士沈翔云(2)

温故(十九) 作者:刘瑞琳


张之洞及梁鼎芬在电报中指责沈翔云“滋事荒谬,已牌示革除”,应该与沈翔云出国前参与唐才常等人领导的自立会及自立军有关。

唐才常是湖南浏阳人,是两湖书院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很得张之洞器重。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时,唐才常应同乡密友谭嗣同的邀请,正在从长沙经过汉口前往北京的路途之中。他得知谭嗣同被杀的消息后返回家乡,不久辗转抵达日本,一方面积极参加康有为、梁启超的各种“保皇”活动;另一方面与孙中山以及已经加入兴中会的留学生吴禄贞、傅慈祥、戢元丞等人密切交往。

1899年11月,唐才常与湖南留学生林圭(述唐)、秦力山和湖北留学生傅慈祥、吴禄贞等人一同从日本回国。临行前,梁启超、孙中山都来饯行。回到上海后,唐才常、沈荩、毕永年等人在上海组织“正气会”。1900年春天,号称“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迅速兴起。唐才常等人觉得有机可乘,将“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从注重鼓动读书人的“正气”,转为仿照江湖会党的办法建立“富有山堂”,在长江中下游发行富有票,吸收会员组织自立军。林圭还回到湖南联络会党在长沙设立哥老会中央本部。

随着八国联军开始入侵、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唐才常于7月1日以挽救时局、保种救国为名在上海召开“国会”,选举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章太炎、文廷式、吴葆初、叶瀚、黄宗仰、沈荩、龙泽厚、毕永年、林圭等人为议员,由唐才常兼任总干事。林圭、傅慈祥等人,在汉口英租界李慎德堂设立自立军机关总部,将各地自立军勤王武装分为中、前、后、左、右各军及总会亲军、先锋营,兵力约二万人。唐才常等人最初决定于8月9日在安徽大通、安庆和湖北汉口、湖南常德同时起义。由于康有为、梁启超承诺的经费枪械迟迟不能交付兑现,起义日期一再延误。驻安徽大通的自立军前军统领、梁启超创办的东京高等大同学校的留学生秦力山,因为没有得到通知而于原定日期起事,在吴禄贞等人协助下坚持七昼夜之后失败逃亡。从8月18日起,大批会党成员潜入武汉,准备于23日起义。张之洞在梁鼎芬的苦劝和英国人的配合下先发制人,于22日清晨突然采取行动,在汉口英租界逮捕了唐才常、林圭、傅慈祥、蔡科等二十多人,并于当天晚上予以斩杀!

依据小田切万寿之助记录的沈翔云、黄兴一行人第一次前往日本留学的准确时间,冯自由所说沈翔云直接参与自立军起义并且“时在上海,仅以身免”,是不可能的。沈翔云把自立军起义过程中“或死或逃”的二十多名留学生一一引见给孙中山,更是信口开河的无稽之谈。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秦力山是兵败逃亡后,在新加坡认识孙中山的。1899年9月由两湖书院选送为湖北省官费留学生的安徽休宁人程家柽,是在惠州起义失败后,第一个前往横滨山下町寓所拜访孙中山的中国留学生,包括沈翔云在内的许多留学生,其实是由程家柽介绍给孙中山的。

二、沈翔云批驳张之洞

关于沈翔云在自立军起义失败之后的表现,冯自由采用历史演义的笔法介绍说:湖广总督张之洞,考虑到参加自立军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数是由湖北方面派往日本的官费学生,就“驰书东京,剀切劝告,令勿蹈死者覆辙”;从而引起中国留学生的强烈不满。大家嘱托沈翔云起草一封公开信予以批驳,沈翔云在公开信中痛陈革命道理,词意皆妙。惧怕舆论谴责的张之洞看到公开信后,“窘不可支,汗如雨下,即欲作答,而难于下笔”。于是把公开信发给两湖、经心、江汉三个书院的学生们,命令他们每个人写作一篇表态文章,同情沈翔云的许多学生纷纷请假逃学。有一个学生在遵命写作的文章中,极言革命足以亡国。张之洞看到后“击节称赏,令印刷万纸,分寄留东学生传观”。沈翔云读到后再一次宣言说:“吾国亡于满族已二百六十余年矣,岂至今日始言亡国耶?”闻者无不感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