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人脉关系的开拓与维护

7天成为销售高手 作者:李尚隆


1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身为销售人员,你是否曾听到公司或行业同仁们说这样的话:“照我看,对客户们客气、跟他们套近乎一点儿用也没有。反正我的客户们素质都糟透了。我经常得在电话里冲他们吼叫,因为他们实在叫人生气。不过,到第二天我当然得向他们道个歉。”

事实上,持这样观点的销售人员,在现实工作中比比皆是。不客气地说,那些认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销售毫无意义的人,本身就是个失败者,他们甚至从来就没有进行过这种积极的尝试,因此也就无从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带来的便捷和好处了。

当你遇到同伴对你说“让客户和合作伙伴成为盟友的努力最终是毫无价值的”情况时,请你冷静头脑,不要被这些意见所迷惑或动摇,这种说法真的是软弱无能的十足表现。秉持这种理念的人,他们应该从未争取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对合作伙伴的详细情况也一无所知。

“维持和巩固人际关系毫无意义”,这种谬论之所以存在,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人不善于与人交往,就想尽办法阻止他人看清他在人际交往中的无能。他极不情愿看到自己的同事或合作搭档因为成功的人际关系而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他也更加担忧,在他为之奋斗的团队中,会出现一种人际交往的新风气,使缺乏交际技巧的他一事无成,让他完全失去已有的那分少的可怜的自信。

不重视人际关系的人往往缺乏远虑,他们急功近利,只考虑既得的好处,不为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成功的能力作打算。例如,他们从未想到,与在急于求成的谈判中节节让步、提供低廉的报价相比,早在维持和巩固良好关系上做些投资,结果可能更为经济划算。他们没有认识到,虽然前者使他们更容易敲定眼前的合同,但后者却为他们开辟更多业务奠定了基石。因此,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还包含了进行战略性的长远考虑的能力。

事实上,良好的客户关系会为你在谈判中留下更大回旋余地--一位尊敬你、对你有好感的客户在价格谈判中也会公平对待你。他不会咄咄逼人,利用谈判显示他的生意手腕。

对理智的客户而言,重要的不仅是价格,还有他跟你的交情。他看得到与你合作会给他带来哪些共同利益。他会给你机会用其他论据来说服他,不会像其他大多数人所做的那样,用“您的价钱太高”之类的话一口回绝。他会明白坦率地告诉你,哪些要求和条件是他选择时的关键,因为他努力争取的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不过,依靠人际关系也不可能时时有效,事事有效。我们讨论的是多数情况,你可以凭借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的良好关系,赢得生意。即使对方偶尔让你失望一回,比如说,谈判没有预期的成功,你也要坚持把他当“特殊人物”来对待,无论何时都应敬重、关照他。

或许你会碰到些棘手的人。他们态度生硬,蛮横无理,不管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善相互间的关系。这样的生意伙伴会大大破坏你的情绪,就像一个吞噬你所有积极意念的“黑洞”。但不要因此就心生退意,毕竟,如此举止的人始终是少数。

只要你有一颗肯与客户愉快合作的心态,你未来的工作进程将会更加高效且信心满满。

2学会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许多人同陌生人说话都会感到拘谨。建议你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跟老朋友谈话不会感到困难?很简单,因为你们相当熟悉和了解。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自然和协调。而进入了充满陌生人的群体,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你要设法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理上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要求,才能有行动。

这里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会为例:如果有条件,首先应当对拜会的客人作些了解,多方了解他的一些情况,比如职业、兴趣、性格等等。

走进陌生人的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画、摄影作品、乐器……这些细节都可以反映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的某些物品会牵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线索,不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当你抓到这样的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开破僵局的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是会受到欢迎的。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人你虽然不喜欢,但必须学会与他们谈话。当然,人人都有以自我兴趣为中心的习惯,如果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不瞥一眼,一句话都不说,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你可能被人认为很骄傲,甚至有些人会把这种冷落当作侮辱,从而产生隔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时,第一要有礼貌;第二话题不要涉及私事,这是为了使双方自然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他表示愿意和你结交,你就要一步一步设法缩小这种距离,使双方更容易接近。

展开谈话时,不妨先介绍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不一定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样使人感到唐突。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下,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人家也会告诉你他的对应情况。

接着,你可以问一些有关他本人而又不属于秘密的问题。对方是有一定年纪的,你可以问他子女在哪里读书,也可以问问对方单位一般的业务情况。对方谈了之后,你也应该顺便谈谈自己的情况,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谈话,比与老相识谈话要更加留心对方的言谈,更应重视已经得到的任何线索,因为你对他所知有限。此外,他的声调、眼神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以决定下一步是否能纵深发展。

有人认为见面谈天气是无聊的事,其实,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人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好,否则田里的稻苗就要旱死了。”而另一个则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糟,我们的旅行计划全给泡汤了。”你不是也可以从这两句话中分析出两人的兴趣、性格吗?退一步说,敷衍性的活,在熟人中意义不大,但对于与陌生人进行交际还是有作用的。

如遇到比你更羞怯的人,你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他心情放松,激起他谈话的兴趣。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尽量避免,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一发现对方出现厌倦、冷淡的情绪时,应立即转换话题。

在与人聚会时,常常会碰到请教姓名的事,“请问你尊姓大名。”你要牢牢记住对方的姓名,对方说出姓名之后,你应立即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当你碰到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了的人,你可以表示抱歉,“对不起,不知怎么称呼您?”也可以说半句“您是--”,“我们好像--”,意思是想请对方主动补充回答,对方也会自然地将话接下去。

3客户永远是知己

但凡做销售的朋友,提起原一平这个人,应该并不陌生。作为一位顶尖销售大师,他著有《撼动人心的销售法》和《销售之神原一平》两本书,每一本书都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销售经验和心路历程写成。

在书中,他不仅告诉人们他的成功业绩,还教会人们应该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许多销售业的新手都对他的书如痴如醉,因为里面有些心得体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比如,书中提到了与客户建立真诚的友谊这样一条工作原则。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真正做到。

一次,原一平经一位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这家建筑公司实力雄厚,生意做得也红红火火。于是,原一平请他的朋友写了一封介绍信,他带着信去拜访那位年轻的经理。

既然有朋友牵线,想必与这个经理打交道应该是自然而然才对。谁知,朋友的这位熟人并不买原一平的账,他甚至都没仔细去读原一平带来的介绍信,只是轻蔑地说道:“如果你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拉我填写保险单的话,对不起,我没有任何兴趣!”

“山田先生,你还没有看看我的计划书呢!”

“没那个必要,我已经在一个月前刚刚与一家公司做了保险合同,所以,我没有必要再浪费口舌聊你的那份什么计划书了吧??”

在一般的保险员看来,这应该是他打道回府的时刻了,但是,年轻的经理那冰冷的态度并没有把原一平吓走,他鼓起勇气,大胆问道:“山田先生,我们都是年龄差不多的生意人,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成功吗?”

“你想知道什么?”

“你最开始是怎样投身于建筑行业的呢?”

原一平真切的恳求和那双热情的双眼透出的求知渴望,让这位年轻的经理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冰冷,这让他内心多少产生了一丝歉意。

接下来的时间里,年轻的经理开始向原一平讲述自己过去那段艰难的创业史,每当他说到他是如何克服挫折和困难,遭受很多不幸的经历时,原一平总会伸出手拍拍他的肩说:“一切不幸都过去了,现在好了。”

不知不觉间,几个小时就在这样的创业回顾中悄然而过,突然,经理的秘书敲门进来,说有文件要请经理签字。等女秘书出门之后,二人忽然从对过去的回忆状态中醒过来,相互对视了一眼,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了。最后,还是那位年轻的经理打破了沉默,他轻声问道:“那么,既然是你带着介绍信而来,你看我能做些什么呢?”

“哦,你只需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什么问题呀?”经理好奇地问道,他原以为原一平会直接让他买保险呢。

原一平就刚刚他们提到的关于创业、经营等话题,又深入一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对方未来的规划和存在的当前问题。

山田先生见原一平如此认真且诚恳,便一一向他做了相关说明,后来山田先生又一次自言自语说道:“真搞不懂,我怎么会告诉你那么多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有很多事我甚至连我妻子都没有告诉过呢!”

原一平最后起身,礼节性地告辞,他说:“山田先生,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想我会对你告诉我的那些话作一些回馈。再见,我们下次再来继续您的话题。”

两个星期之后,原一平带着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再一次敲开了山田先生的办公室。事实上,当原一平上次回去之后,针对山田先生的当前状况和对未来的展望等实际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这次,山田所看到的这份计划书正是原一平经过数天奋战苦心做出来的。在计划书里,原一平详细拟定了山田建筑公司在未来发展方面的一些计划。

山田刚刚读了一段文字,就知道对方是下了很多工夫在其中的。他亲热地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说:“朋友,我非常欢迎你的这次光临。”

山田坐在沙发上仔细翻阅了一下计划书,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

“真是太棒了,我们自己人还想不了这么周全呢!实在太感谢你了,原一平先生。”

“呵呵,别客气,我哪能跟你们公司的专业人士相提并论呢?”

两个人坐下来,又谈了很久。等原一平离开山田的办公室时,这位经理毫不犹豫地投了100万日元的人寿保险,同时,在他的介绍下,公司的其他两名高层管理人员也向原一平投了不同额度的保险。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随着双方合作的密度加大,保险金额也不断跟进,在接下来的10年当中,他们的保险金额总共高达750万日元。在当时的日本,这是无人能比的巨大业绩,而原一平和山田先生的友谊也越来越深,他俩成了一对非常默契的知己。

试想,即使我们每个销售人员不能达到原一平那样的刻苦和专业,但是,只要你有一个肯与客户做知己的心态,你就一定会迎来一个很好的业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