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听见100% 的村上春树》 文字的音乐

我读2 作者:梁文道


在整个大陆乃至华人世界都非常红,我真不知道该从他哪一部作品介绍起。不要说作品,现在连研究他的书都非常多,像最近在全亚洲都很火的《1Q84》,刚刚出了不到一年,就有两本专门研究它的书。

有些书采取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批判态度,比如《听见100% 的村上春树》,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日文系教授杰·鲁宾,翻译过好几部村上的作品,书原名“H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Words”,直译过来是“村上春树与文字的音乐”。

书一开始就说,其实很多人对村上春树是很不屑的,比如美国一位有名的日本学者三好将夫,就认为村上春树不过是个玩世不恭的写手,没有只言片语是真正出自灵感或内在的创作动机所以警告那些沉不住气的学者不要太认真地看待村上,只有少数人才会笨到用力去读他的作品。

杰·鲁宾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力去读村上春树的作品。他说村上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是有一个背景的。村上在早稻田大学念书的时候,正是日本所谓的“安保时代”,很多大学都在搞学运。这些学生运动村上春树也参加过,他说,我乐见学校暴动,也丢过石头与警察对抗,但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构成防御工事以及参加有组织的行动并不纯洁,光是想到手牵手一起示威游行,就让我毛骨悚然。

这种对有组织的学生运动的抗拒是很典型的早期村上春树小说的感觉,小说里的角色经历过那个时代,人生的态度便有些理想幻灭之后的消极。杰·鲁宾还很认真地指出,在村上春树的小说里,第一人称的叙事者英文译作“I”,中文译作“我”,而这个词在日文中却是有分别的。一般小说里用的是比较正式的词,翻译成汉字是“私”,但村上春树喜欢用“仆”,这是一种比较平等的、非正式的用法。他笔下的“仆”就是经过了学运时代的人。

村上早期的作品,常常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记录下自己十年来的生活,讲述一路走过的混乱不安。他见识过死亡和幻灭,但并没有变成神经质的艺术家或杰出的知识分子,仍然频繁地喝啤酒,嗜好棒球、摇滚、爵士,喜欢女孩和性爱,但又不至于耽溺沉沦,对同床女子也温柔体贴。他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就像邻家哥哥,这恰恰是让很多读者尤其是男性读者喜欢的原因。

村上的小说里经常出现很多数字,比如78 个死亡、78个沉默、312只脚站着……数字是对记忆的精确表达,但往往是些微不足道的事,真正该记忆的沉重反而被忽略掉了。村上对细节的把握有种虚无幻灭的感觉,常常有些怀旧,但“旧”真的存在吗?

杰·鲁宾说,村上其实是以普鲁斯特为榜样,喜欢进入内心的记忆世界探险,但二者的截然不同之处在于村上的书不会呆板无趣。你可以像读昆恩的侦探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是适合这种高度商业化社会的、低胆固醇时代的清淡型普鲁斯特。

因此,村上春树的书既有严肃的一面,又能博得大众的欢心。他处理很大的题目也能给人轻飘飘的感觉。他自己也在访谈里说,今天的小说家不能再期待读者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艰深的故事,因为有太多的娱乐项目在等着他们,现代作家的责任就是娱乐读者。村上的一些读者告诉他说,看着你的书就想喝啤酒,或者在地铁里读他的小说,笑得太大声了,事后会觉得不好意思。村上说,这些回应让我很高兴。

杰·鲁宾说,其实后来的村上春树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大江健三郎,这位作家被公认是日本文学的良心。另外一位他很敬重的前辈是中上健次,在中上健次去世之后,他忽然意识到上一代那些有良心的作家已经很老了,而接下来的担子要轮到自己这一代来承担,于是他觉得,也许需要做一些转型。

(主讲 梁文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