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智商怎样预测成功(1)

天才是训练出来的 作者:薛涌


Arthur R. Jensen对智商测试进行了通俗的、概括性的总结。在他看来,智商的高低,和我们一般人心目中“聪明”和“笨”的概念非常接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班里的学生都会形成这样的看法,虽然未必说出来。智商只是把这样的主观印象进行科学的量化。智商的高低,和学习的效率之间相关。智商高的人学习的速度快,智商低的人学习的速度慢。具体而言,学习过程和智商的相关性在如下的条件下显得特别紧密:

(1)学习目的和思考性明确。学习的意图性非常强、学习过程需要在心智中唤起自觉的努力,而且学习的速度使人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思考”。

(2)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知识。所学的材料非常系统地分层,也就是说,进一步的学习有赖于前面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

(3)触类旁通。所学的材料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所学的内容和学生已经有的其他知识和经验可以联系起来;智商与理解力的关系要远远大于与单纯记忆的关系。

(4)灵活运用。学习过程容许学生把过去所学的东西应用到不同但相关的事物上。

(5)通过学习激发灵感和洞见。在这方面,学习各省会的名字,远不如思考如何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更能激发思想。

(6)所学材料比较困难复杂,但不能过分。如果所学的内容太难,哪怕智商非常高的人也找不到线索。不能是试错法近乎盲目地反复试验,看谁有运气摸到答案。

(7)时间限定。所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时间限定,智商低的学生通过对一个题目的反复学习和演练,最后也能和高智商的学生一样掌握。

(8)所学内容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所学的内容可以被8岁的孩子和18岁的孩子一样容易地掌握,掌握这样的内容就不需要太多智商。

(9)在初学阶段而非在基本的概念和内容已经被介绍后的练习阶段。

可见,智商主要衡量的是人的认知能力或学习比较复杂的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与智商直接相关的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智商和我们在生活中所用的“聪明”、“笨”的观念所指涉的素质最接近。Arthur R. Jensen分析了智商和学生在成就测试中的得分,指出没有任何一项指标能够比智商更准确地预测一个孩子在学校的学术表现。只是随着孩子的年级越来越高,智商对其成就的预测力逐渐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成就本身还取决于智商外的因素,如动机、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等,一方面是因为后来的成就越来越依靠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下表是学生的智商和其学术成就之间在不同阶段的相关系数:

小学.60~.70高中.50~.60大学.40~.50研究院.30~.40记住:父子之间身高的相关系数是.50。在上大学前,学生的智商和其学术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都高于这个水平。到了大学,智商和学业表现的相关系数大体和父子之间身高的相关系数相等,到了研究院阶段虽然进一步下降,但其相关系数仍然非常高。如果我们承认父子之间的身高有很大的相关性的话,就很难否认智商对学业的影响。“一个低智商的人是否能够在一流的研究院成为优秀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一个身高1.6米的人能否在NBA中成为优秀的职业运动员”一样,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如果让你在这样的问题上下赌的话,你还是会把钱赌在像姚明那样的身高的人身上。

这一点,在“美国的高考”SAT对学生在大学表现的预测能力上展示得非常清楚。SAT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上的智商测试。多年来各种研究显示:进大学前的SAT成绩和大学期间的平均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在.30~.70之间,平均为.50。可见SAT预测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就像以父亲的身高预测儿子的身高一样,有着相当高的准确率。如果把SAT和高中成绩结合起来,预测大学成绩的相关系数就从.50提高到了.60左右。如果把大学毕业时学生的成绩测试得分和其在入学时的SAT比较,两者的相关系数就上升到了.70。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录取学生都要看SAT的原因。另外,SAT对一流大学的学生学术表现的预测力明显降低。这一来是这些学生的SAT普遍比较高,彼此之间没有有意义的差距。二来是智商本身对成功仅仅是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一旦智商超过了某种水平,那么大家是否成功就必须依靠种种非智商的因素。精英大学学生的智商,大致都超过了成功所需要的基本水平。他们之间的高下,就更需要其他因素来区分。

不过,令人惊异的是,智商与人的职业表现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似乎违反了我们的常识。按说,孩子小时候,各种社会经验有限,其能力更受先天素质的影响。

随着长大成人,接受环境的塑造越来越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应该随之加大。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智商的影响力而不是环境的影响力反而增长了呢?明尼苏达的教授Thomas J.

Bouchard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学前孩子之间的不同,有40%来自于基因,到了青春期则上升到60%,到中老年阶段为80%。另外各种统计数据表明,智商和人们的职业选择的关系在18~26岁阶段为.50~.60,在40岁以后则为.70。显然,是智商选择了人的职业,而不是人选择自己的职业。对这一现象“事后诸葛亮”的解释是:孩子的环境是家长和老师给的,很难自己选择。越是长大,和这种别人为自己制造的环境距离越远。在年轻时,虽然智商对职业有相当的决定性作用,但仍然有许多人因为别人的安排、各种偶然的机会和运气或不幸,从事了智商要求比自己的智商高或低的职业。但是,时间一长,许多笨人就被高智商的职业淘汰,一些聪明人则从低智商的职业中上升到高智商职业中,到了中年以后,大家各得其所,从事着和自己真实能力相适应的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