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时代需要新责任和新智慧(4)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身为中国近代史大家,唐德刚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袁氏当国》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唐德刚作品集六册。除此之外,他还撰有小说《战争与爱情》,被文学史家夏志清称为“别树一帜的散文家”。他还曾参与发起在全球征集一亿人签名要求日本偿付战争赔款的运动。其夫人吴昭文,为中国国民党元老吴开先之女。

唐氏对中国历史界影响最大的就是其“历史三峡”说,这个后来影响巨大的社会转型命题,出自他晚年的史学巨著《晚清七十年》。

从时间跨度上说,《晚清七十年》自清末李鸿章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前。从形态上来说,这部书是他自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的《传记文学》上发表的文章结集,并非史学专著。1998年,该书在台湾远流出版社推出五卷本,次年9月,长沙的岳麓书社推出内地版,虽然只印了5000册,已引起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

“历史三峡”可说是唐德刚解释中国历史转变的核心词,它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阶段,约为两百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三峡”,社会各层面变革巨大,之后就进入长久的稳定期;而从晚清开始,内忧外患的中国进入了第二个“历史三峡”,也要持续两百年。他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

……

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要历时两百年。

……

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这是个历史的必然。到那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在喝彩声中,就可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洋了。这个提法引起了一些争议。很多读者从中读到了一种对未来中国的乐观主义情绪,但也有人觉得“国恨家仇”这种情感在唐德刚这代人身上累积许多,使他们对于国族的强大,仅仅是“一种真诚的盼望”。有治史者批评说,这其实是一种“历史决定论”,实乃写史之大忌。“所有思想者终其一身,试图探寻规律,结果发现规律是没有规律。这真是一种让人绝望的虚无。”

无论如何,现实似乎正在按照唐德刚的路线图在前进,而这个路线图的内容,则是让人欢欣鼓舞的,它比世界上任何一张藏宝图都珍贵得多!

唐德刚乐观地认为,中国过去的五千年,是一部“帝王专制史”,第二次转折后的中国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他笃信,此趋势将是不能逆转的必然。而按照这一理论,中国第二次“历史三峡”的曲折历险,直到21世纪40年代才能结束。

让我们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按照唐德刚的理论,从现在到21世纪40年代,正好是三十年时间。在这三十年时间中,80后一代经历了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的黄金年龄,他们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中坚,决定了这个中国社会的走向。也就是说,唐德刚所说的一部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史,将由这一代人书写而成。

这的确是一个大时代,令人无限憧憬又极富挑战的大时代。作为执笔者的你,是否胸中有丘壑,下笔皆是好文章?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在一篇《对时代负责》的文章中提醒说:“每一种情绪都应当直面,都可以理解,都需要释放,每一种情绪的成因也都必须重视。但是,我们不能让情绪主导我们,主导我们的时代。情绪可以提出问题,但无法解决问题。当情绪变成一种群体无意识,一种思维模式,它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中的每一个。”

面对“中国崛起”的世界赞歌,面对民族主义激情的泛滥,面对传统文化被破坏的危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