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好学习,学什么?天天向上,哪儿是上(8)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就这个与我、还有好事的媒体共同完成了“韩寒是当代鲁迅说”的梁文道,也在读了我一篇《百年焦虑和当代心学》的文章之后,委婉地表达了一个不同意见。在我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国族焦虑造成至今为止的常识破坏和心态不宁,我们百年以来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到救亡到冷战到经济,从来没有来得及在人的心理本根中树立清朗超越的“心学传统”,内心没有力量抵抗和梳理,生活就会乱象横生和没有教养。梁文道同意这种分析,但认为在今天,向内走去“安心”容易产生弊端和分歧,他觉得知识分子应该不断提出常识去联合开拓日常生活的正当性,为这种正常的生活努力发声。他的这个思想通过他的时评一一体现,并同样给我的“心学”增加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和现代思考。

在学者吴稼祥的“围脖”上,我看到了两条很有意思也代表典型“常识家”的说法。一条是:“我不主张什么‘启蒙’,那是知识分子太把自己当东西看了。我主张回归常识,我们这个社会是从常识的废墟里重建的。”另一条是:“坚守常识是英国传统,启蒙是法国专利。启蒙是革命的先声,拓展常识才有自然演进。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的儿子,社会主义革命是启蒙的孙子。”

在某种意义上,常识家们的意见对现代中国还是很有益的路径,并且必须一点点地普及,一寸寸地锱铢必较,一步步地恢复民众正常的“识辨”能力,完成其独立个体的精神存在--真正的民主是在自由的个体意义上考虑到平等和责任而产生的--这中间自由、平等、责任和民主的义项缺一不可并且必须有序产生,这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坚信个人自由的时代,始终亦是诚信个人责任的时代”(《责任与自由》);“争取自由的斗争的伟大目标,始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扩大至包括道德和社会的行为规范,实乃人们通常所说的民主精神的主要表现--这种民主精神在缓和人们对自由必然产生的不平等现象的不满方面,很可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平等、价值与品行》)。

在这个意义上,任职剑桥大学的刘瑜用《民主的细节》一书细数和比较了美国民主的细节之处,我在给《都市快报·独立书评》“2009年20本好书”的推荐中这样写及刘瑜的特点和重要性:那个在《南方周末·自由谈》上以娓娓生动的口吻讲述大事、小事、天下事的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之前,就以细节的姿态打动了一堆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如果我们过去见惯了以自由主义和精英意识来武装文字、指点政治的人物,那么,刘瑜反显得平实、平民、平等。《民主的细节》再次以亲切、不张扬,甚至以鸡毛蒜皮、絮絮叨叨之角度与风格,证明刘瑜是一个地道的自由主义者。她对种种所谓为民主的“挑拨离间”或“钩心斗角”的不信任,以及对合情合理的细节出发的民主之可能的证实,都在教我们树立一点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常识。这是一本好看的书,也是我们当代民主的基点式读物。刘瑜作为一个政治学者,在书中其实最为关怀的正是她所言的“如果说美国的民主当年对托克维尔冲击最大的是其‘平等因素’,它对我冲击最大的,则是‘制衡因素’。在这个复杂的政治机器中,权力每启动一次,就有无数的闸门同时被启动,每一扇闸门都要鉴定这次权力的实施属于良性还是恶性,然后才决定是否‘放行’”;而对于国人,她平心静气地最大劝告则是:对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极尽嘲讽之能事,确实是中国社会的奇异景观之一。不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了解,并为这种拒绝洋洋得意。中国早就改革开放了,现在很多中国人可以全球到处留学、旅行和出差,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克服精神上的闭关自守。“精神上的开放”并不是说要去无条件地顶礼膜拜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而是放下以前积累的成见,保持一点虚心,一点好奇心,暂且搁置政治上的判断,真正处于知识分子的兴趣,去从细节上、从实际事务上去观察、去比较不同社会的运作方式。只有当一个人观察那些书本里的词汇如何在现实政治中展开时,才能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公共生活方式。我以为,刘瑜式的平易近人和“细节的工夫”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学习的榜样!我觉得尤其是青年人,毫无疑问得这样去重建我们的常识系统,最后才有可能完成中国的价值观完型乃至输出。

从陈丹青、梁文道二位有缘深入交流过的师友,以及学者刘瑜、青年思想者韩寒的言行出处,我对他们这些年所做的,和他们所代表的中国日益增长的“常识”普及者,即在普及的路上辛苦遭际的同道者们,表示敬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在今天,可以从学习他们做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