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教育要什么(5)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更有个别大学女生,深谙“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教训,因此主动放弃学习,而将时间花在化妆打扮、摇曳生姿、滥用青春、吸引校内看似前途远大的男生及校外已经功成名就的男士上。最近一条热门新闻,讲的就是一个宿舍四名女生,争相讨好一个号称自己是“富二代”的男生,争宠献媚,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谋杀同屋。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这样的选择也许已经无可厚非;但此举毕竟成功率不高(从长远来看),近似赌博,因此不做赘述。

话说回来,真正天性懒散或自甘“堕落”的大学生,其实也并不太多。很多人其实挺想好好地学习,但无奈身边没有这种氛围,自己又缺乏某些动力。许多校园文学都表达了这种情绪:觉得大学的生活简直是无事可做,然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只能大把大把地浪费生命,把时间当作玩具,只是在心里暗暗期盼着“有事可做”。

可以做的事情当然是有的,事实上,事情多得几乎做不完。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姿态上的转变--从大学前的被教育要求,转为主动向教育要求精神与自由,以下“很务实”的几点是必需的--

未来工作的技能

除去那些一心只想做学问、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甚至在上大学之前)就知道自己会一定会读研究生的那批人,大部分大学生接受本科教育,都是为了不久后在社会上工作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学期间培养好自己未来工作的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自我要求。

为此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然而究竟怎样算是“学好”,却很难有个标准。我们没必要要求自己,大一到大四一堂专业课都不旷课(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何况,没有旷过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不一定要命令自己,每门课的期末考试都要考到80分以上。不过最起码,我们应该要求自己的GPA处于所在班级的中游水平,万一有一门课因为种种原因不幸挂了,我们最起码能顺利地通过补考而不是来年重修。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在的专业,认定了自己未来绝对不会靠这个吃饭,那么,请尽量在大学里就完成你的专业转换--这类事,拖得越久越麻烦。至于转换的办法,保守但艰巨一点的,可以选择修读双学位;激进但痛快一点的,就是果断地申请转系。不要太担心“隔行如隔山”,特别在你觉得自己实力足够的情况下,在我的母校南京大学,就有过哲学系的学生转到天文系还如鱼得水成绩优异的例子。重要的是,你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转变负责。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在高中时就想以后当一名律师,为此一门心思要考复旦大学的法律系;他考上了复旦,但分数差几分,被分到了光源与照明系。他于是要求转系,一开始,校方不允许,他并不气馁,一边修读光源与照明的课程,一边坚持不懈地要求转系。终于,在他大三的时候,学校同意了他的申请,把他转到了法律系。虽然这样一来,他比同届同学要晚了两年毕业,但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律师。那被“浪费”的两年,现在回过头去看,真的不算什么。

英语和二外

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是,尽管中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但大部分国人的实际英语能力乏善可陈。也许,“应试教育”在教授英语方面是一个失败。我们中很多人只懂得在of和for之间做选择,却无法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大学提供了一个让我们英语能力质的跃升的机会。我所指的机会当然不是那本大开面的《大学英语》,也不是让许多人屡战屡败的四六级,而是可以用于自学英语的大把时间。终于,我们可以从常规化的英语试题中解脱出来,接触一下真正的英语--那些英文原著,那些西洋报刊,那些BT上下载的美剧。以本人经验,我虽然学了将近十年的英语,考试成绩也一直不算很差,但我的英语在实质上有突飞猛进,其实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在那段时间里,我迷上了阅读英语原著,从海明威到DH劳伦斯到沃尔夫,又迷上了看《Friends》,听力进步简直一日千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