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管好店铺轻松赚钱(第六节)

服装店这样管才赢利 作者:章义伟


“行”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美国著名的激励大师莱斯·布朗儿时并不幸运。一出生就遭父母遗弃,后来又被列为“尚可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在中学期间,他的一位老师说:“不要因为人家说你怎样你就以为自己真的怎样。”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并使他养成了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

布朗立志要参加演讲会,但他心里很清楚,他没有过人的资质,也没有丰富的经验,更没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每天都要给人家打一百多个电话,请求别人给他机会演讲。正是这样不屈不挠的拼劲儿,成就了莱斯·布朗,他成了当今美国最受欢迎的激励大师,他的演讲酬金已经高达每小时2万美元。

誓不罢休不是盲目地坚持,要想达到目的,有时需要适当的“妥协”。一位店员喜欢拿别人来开玩笑,连他的老板也不放过。所以,他以前工作过的店铺老板都曾批评过他。然而,到了现在的店铺以后,他还是他,但他的老板不但不批评,反而与他一起对自己玩笑起来。这样一来,这位员工仿佛遇到了“知己”,工作更加努力了,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他的销售业绩。有时,我们可以认为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也就是说,管理——妥协者胜。

对于这位老板来讲,他在纪律、制度和业绩把握上始终抱着坚持达到“组织目标”的心态。在他乐意与店员开玩笑的同时,工作中却是严格地要求,并坚决地实行目标管理。正所谓,执行——坚持者胜。

管理升级

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实践。这讲的就是知与行的关系。

哲学里讲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知的目的就是行,就是用。因此,知是行的基础和先导,只有先知晓而后才能执行。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行,知必行,行必果。

对于管理也是如此,知行统一,管理者既要知道,又要行为落实。很多东西光是念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勤思考、快行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问题立即着手解决,不找理由和借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管理者要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还要有持久的执行力。知行统一,方能管理如意。

1.5“谋道”而不“谋食”

孔子有句名言,叫做“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什么意思呢?君子用心寻找方法而不费心去求衣食;君子总是担忧学不到方法,而不担忧自己贫穷。也就是说,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努力去寻找获得成功的方法,而不是天天思考着结果。这并不是说成功人士就不需要结果,而是只要努力去找方法,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很多经销商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总是在想天气不好,而没有去找天气不好以后如何做好生意的方法;想优秀的员工难招,却没有总结一套如何招聘员工并培养员工的方法;想赚的比别人多,却没有思考如何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店铺经营和管理能力。经销商如果懂得多去思考方法、总结经验,而不是抱怨结果、空想目标,就会不断成长,解决应该解决的难题。

大凡获得一定成功的人士,都不是经历的成功比别人多、比别人大,而是经历的失败和困难比别人多、比别人大,但面临这些困难和失败的解决能力比别人强。

“取道”抢占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做“二元法则”。它的意思就是从长期看,任何市场都是两匹马的竞赛。比如洋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都非常厉害,但我们很难想起排第三位的是谁;碳酸饮料前有可口可乐,后有百事可乐;日化品牌前有宝洁,后有联合利华……因此,经销商不能总是想着一年要赚多少钱,而要把目标放到如何在区域市场内的细分风格中做到第一。

即使是数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真正适合赢利的店铺数量也非常少。如果再把服装的风格定位、细分(如男正装、女装、休闲装、运动装等),每一个细分风格的最佳店铺数量就更少。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在一个区域内垄断了一个细分风格的市场。随着中国服装零售市场的逐渐成熟,这种现象将愈加明显。因此,如果经销商还不努力“取道”,未来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当你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赚钱上时,你就可能赚不到钱,而且会很累。当你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做到第一上时,你就会财源滚滚,并且成为“二元法则”中之一,抢占市场竞争的优势。

那么,服装经销商如何做到“谋道”而不“谋食”呢?归纳起来讲,为取势、明道、优术、合众和践行五个方面。

取势。凡人谋利,智者谋势。“势”是大的发展趋势,虽往往无形,却规定了方向,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因此,任何成功首先来源于局势把握的成功,任何失败首先来源于战略方面的失败。

每年的7月,都是一年当中服装店铺转让数量最多的一个月。2008年,一位经销商打算把生意不佳的一个店铺转让出去,他的店铺位置极佳,转让费较高(按照往年应该是25万元左右)。但由于当时中国股市、楼市的低迷,给服装店铺的转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他开的价格是20万元,但当时最高的出价只有15万元。这位经销商由于不愿意再降低价格,就耽误了这次转让。

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大大影响了很多经销商的经营信心,他们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扩张,哪怕这个店铺可以直接从房东的手中租赁。11月合同到期的时候,房东以这位经销商一直经营不善为由收回了该店铺,这位经销商之前付出的25万元转让费就打了水漂。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经销商把它租了下来,开业后生意非常好。到2009年春节的时候,他又新开了3家店铺,这样的速度是他以前从未有过的。他快速扩张的理由是,他原有的5家店铺销售业绩均未有下降,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信心上的危机。因此,在店铺资源上“逢低买进”本身就已经赚了一大笔。

这两位经销商分别遇到了一次小的失败和成功。为什么同样的店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为什么同样是金融危机,有人败却有人胜呢?原因就在于对局势的准确把握。第二位经销商善于取势,善于从危机中发现机会,找准机会和利益切入点后,顺势而为,以远低于市场成本的投入,换取高价值的资源,从而取得了更高的势能。

明道。凡善为贾者,其识必广;善取利者,其智必高,此乃明道。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凡善于买卖的人,他的见识必定广博;善于谋利的人,他的智慧必定高明,这就是明白治道。《孙子兵法》中也曾说,“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可见,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明道”则排在天时、地利、人和之前,因此明道是成功的前提。

优术。“术”是能力,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策略,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技巧。所谓“优术”,就是具备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可以提高店铺绩效和效率的能力。对于服装店铺的经营管理来讲,管理者需要有领先的方法和策略。因此,经销商不但需要有持续成长和进步的学习力,还要有带领团队共同进步的教导力。

实践出经验,总结出真知。最好的学校就是实践,而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总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不是比全国所有农民的实践时间更长,而是他在实践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因此,全国亿亿万万的农民都要使用他研制的杂交水稻。牛顿的头被苹果砸了一次就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学,而看苹果园的园丁即使头被砸一辈子也得不出这个真知,因为他缺乏总结的习惯。

经销商需要自我学习提升,更需要共同学习,并教导团队的提升,也就是提倡建立学习型团队。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经销商的整个团队需要相互取长补短。

合众。中国有个说法,叫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说明了什么?不善于合众。而英国也有个说法,叫做“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银行,三个人搞殖民地。”这就说明英国人更懂得合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于店铺经营也是一个道理,人聚财聚,人散财散。经销商要让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财才会往一处聚。

践行。任何好的制度、方法、谋略必须要有好的实施,否则就会形同虚设。被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组织、企业所普遍遵循的有效的践行准则——SMART准则,可以给经销商的践行带来很大的帮助。SMART准则见图1-10。

图1-10SMART准则

具体性(Specific):下达的指令必须是具体的。

可量性(Measurable):判断指令完成的标准必须有可量性。

可达性(Attainable):下达的指令必须是可以完成的,并让员工乐意接受。

实际性(Relevant):下达的指令必须具备可操作性。

限期性(Timebased):下达的指令必须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把SMART连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令,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管理升级

圣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是“器”?它不仅仅限于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也是工具。无论是做事情,还是做管理,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不管结果怎样,方法始终是最重要的。得法,可以事半功倍;不得法,可能事倍功半。

然而,在管理中,不能仅局限于方法导致结果论,有的时候还可以反过来,预知结果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因为方法比结果更重要。这就需要巧妙把握结果,灵活运用方法。管理有道,运用有术,发展有势,用人有和,做事有行,五者相结合,管理将游刃有余。

1.6层级管理的“黄金搭档”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对于店铺管理者这个“工”来说,什么才是他们的“器”呢?先哲孔子给出了答案,他在《论语·子路篇》中这样谈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也就是说,为政者,自身正了,不用发令,百姓就会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因此,店铺管理者要想让下属做到“不令而行”,必须得先以德正身,以身作则。孟子也说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同一个城市里,有的经销商用低薪就能招到人和留住人,而有些经销商即使薪酬高也鲜有贤才问津。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业若理大国。其实,经营服装店就像是经营一个国家,从层级管理的角度来看,经销商本人就是这个“国家”的领袖,而店铺则是这个“国家”所管辖的“省”。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作为“领袖”,必须得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唯有如此,方能打造出非凡的 “个人魅力”;作为“省长”(店长),必须得有实际才能,要不然就很难引领下属共同提升业绩;而对于“县长”(导购)来说,要有纯熟的工作技能,否则就会遭到淘汰。总结一下,也就是说:上者须具贤,中者须具能,下者须具工。

上者须具贤

何谓贤?贤良有才能,德才兼备。对人对事需要有贤德,对于一个服装店的经销商也是一样,在服装店铺的经营管理中也需要贤德与贤能。

有一位经销商要加盟一个新的品牌,双方约定,第二天上午9点在对方公司会议室内签订合同。第二天,由于堵车,当这位经销商开车到达那家公司楼下的时候已经是8点59分了。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先停车再上楼,1分钟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于是,他便给对方公司的经理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大约要迟到5分钟,9点5分肯定到,并真诚地表示了歉意。

这个小举动在大多数人看来,会认为很没必要,反正最多只迟到5分钟,即使不事先打电话也没啥影响。可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是,正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却给对方公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觉得这么一个细心有诚意的人,是值得信赖的,这使得他们的协议谈判与合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不单是这一次电话,这位经销商平时在各方面都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待人诚善、待事细致、待物体贴。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各个加盟的品牌公司、员工、亲人、朋友之中都十分受欢迎。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员工个个都把他的店铺当成了自己的店铺,店铺生意自然是蒸蒸日上。这位经销商通过以德正身、以身作则,真正地做到了“不令而行”。

同样的,如果你的经营事业在得到壮大后,店铺数量肯定也会随之增多,这时你就得安排类似大店长(即一人管多店)一样的职务。在你选拔这些人的时候,也必须任人唯贤。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贤能的人对店铺的管理不仅科学,而且能让你省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