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回 阳间三事

妖眼看西游 作者:穆鸿逸


回到阳间的太宗皇帝一睁眼,就开始忙活起来——既然平白无故捡到了二十年的阳寿,无论如何也要按照阴司的意思来做事情嘛!

于是头一件,就是“刘全进瓜”——阎王特意嘱咐太宗皇帝,说阴司地狱里什么都好得,唯独南瓜吃不到。唐太宗牢记在心,全国海选去阴间送南瓜的人,可惜做明星人人争,去阴间人人都不想去,结果只有一个叫刘全的人来报名,当然被批准:

榜张数日,有一赴命进瓜果的贤者,本是均州人,姓刘名全,家有万贯之资。只因妻李翠莲在门首拔金钗斋僧,刘全骂了他几句,说他不遵妇道,擅出闺门。李氏忍气不过,自缢而死。撇下一双儿女年幼,昼夜悲啼。刘全又不忍见,无奈,遂舍了性命,弃了家缘,撇了儿女,情愿以死进瓜,将皇榜揭了,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那刘全果服毒而死,一点魂灵,顶着瓜果,早到鬼门关上。把门的鬼使喝道:“你是甚人,敢来此处?”刘全道:“我奉大唐太宗皇帝钦差,特进瓜果与十代阎王受用的。”那鬼使欣然接引。刘全径至森罗宝殿,见了阎王,将瓜果进上道:“奉唐王旨意,远进瓜果,以谢十王宽宥之恩。”阎王大喜道:“好一个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遂此收了瓜果。

非常奇怪这两个南瓜有什么用?一共有十个阎王,只有两个南瓜,想来做菜只够做两顿的,就我估计,应该是一个做菜尝鲜,另一个应该是用做科研开发的,估计从此以后,阴间就有南瓜生长也未可知。

第二件事情就是“尉迟还银”——太宗皇帝借用了河南开封府相良先生的一库金银,写了字据,声明一定要还的,怎敢怠慢?于是派尉迟公拉着一库金银,前来还债,这一段也很有意思:

却说那尉迟公将金银一库,上河南开封府访看相良——原来卖水为活,同妻张氏在门首贩卖乌盆瓦器营生,但赚得些钱儿,只以盘缠为足,其多少斋僧布施,买金银纸锭,记库焚烧,故有此善果臻身。阳世间是一条好善的穷汉,那世里却是个积玉堆金的长者。尉迟公将金银送上他门,唬得那相公、相婆魂飞魄散;又兼有本府官员,茅舍外车马骈集,那老两口子如痴如哑,跪在地下,只是磕头礼拜……那里敢受,道:“小的若受了这些金银,就死得快了。虽然是烧纸记库,此乃冥冥之事;况万岁爷爷那世里借了金银,有何凭据?我决不敢受。”尉迟公道:“陛下说,借你的东西,有崔判官作保可证,你收下罢。”相良道:“就死也是不敢受的。”尉迟公见他苦苦推辞,只得具本差人启奏。太宗见了本,知相良不受金银,道:“此诚为善良长者!”即传旨教胡敬德将金银与他修理寺院,起盖生祠,请僧作善,就当还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阙谢恩,宣旨,众皆知之。遂将金银买到城里军民无碍的地基一段,周围有五十亩宽阔,在上兴工,起盖寺院,名“敕建相国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镌碑刻石,上写着“尉迟公监造”,即今大相国寺是也。

原来大相国寺的来历竟是如此,可见老头儿老太太的储蓄能力就是强,就是天天买金银纸锭子焚烧,要想积攒十三库金银也实在是够他烧的,估计一辈子光烧这个纸钱了。一个人烧一天纸不难,难的是天天时时刻刻烧纸钱——他哪里还有时间行善咯。

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水陆道场”——为了安抚那些和自己有仇的亡魂,皇帝准备找高僧超度一下,于是又贴出了海选公告,招聘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法会,地位崇高,待遇优厚。这下可是应征者如潮如海的,不到十五天,天下的和尚全上长安城报名去了。

和尚有了,哪个是高僧可就挑花了眼,于是皇帝派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傅奕当时就对皇帝说了一个NO:“启禀我主万岁,这些和尚学的可是西域之法,全无君臣父子的礼仪,又以轮回报应的说法,引诱愚蠢的百姓,依臣之见,和尚实在不靠谱啊!”皇上一听就是一愣,于是问大家的意见,这个时候宰相萧瑀出来说话了:“启禀我主万岁,和尚和尚,和谐时尚,他们所传播的佛法,弘善遏恶,有利于暗中帮助国家,麻醉人民,千万不能废啊!万岁还是下定决心大搞而特搞吧!谁再敢啰嗦,就把他杀了得了。”皇上一听也有道理,于是问计于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两人口径相当一致:“启禀我主万岁,不可废啊不可废!和尚和尚就是好,拜佛拜佛就是好!”唐太宗下了决心:“看来大家很统一嘛!有道理,就这样了,再谁谁说不好的,给我砍了!”于是派魏征与萧瑀、张道源一起作为“和尚海选赛”的评委老师,选举一名“超级和尚”作为“道场梦中人”,于是大家谢恩而退。还由此衍生了一条唐朝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以此事和慧可祖师“立雪断臂”一起来看,发现无论是爱佛还是毁佛,这条胳膊总是难保的。在一番选举之下,这个“超级和尚”终于热烘烘地出炉了:

三位朝臣,聚众僧,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自此,陈玄奘法师,也就是《 西游记 》中的唐三藏,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于他是如来的弟子金蝉子转世,于是观音菩萨就找上门来,化作一个癞和尚,在长安大街上开始叫卖,所卖的东西,则是如来赐给她的五件宝贝中的“锦襕异宝袈裟”和“九环锡杖”,而剩下的三个箍箍儿,则被观音给私自藏了。两件宝贝不拆卖,一共要价七千两雪花银——长安城里的和尚虽然有钱,但也不是不砍价的主,那话说得极为实在:“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做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当然卖不成,这两样东西是要给陈玄奘送去的,于是观音菩萨进入了皇宫,将袈裟和锡杖送给了陈玄奘,然后扭头就走。待到“水陆道场”进行之时,菩萨又出来进行中途插话,最后来了一个凡间显圣: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吗?”……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吗?”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那菩萨带了木吒,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于是热闹非凡的“水陆大会”,刚开幕就闭幕了,而唐太宗的兴趣亦由超度亡魂转到了西天的“大乘真经”。至此,“五行山时代”已经接近尾声,而“取真经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