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阴阳是个总纲,寒热左右健康(2)

阴阳一调百病消 作者:罗大伦


清凉派则认为热是很多疾病的起因,热会灼伤人体的津液,为了保护津液,他们创立了清热解毒的方法,使用一些比如生石膏、大青叶、大黄等凉药,以此来纠正身体热的状态。虽然这些理论最初大多起源于外感病的治疗领域,但是也逐渐影响了内伤疾病的治疗。

不难看出,中医其实就像一个太极图,温阳派因为一个温字,它便成了太极图中的阳;清凉派因一个凉字,它便成了太极图中的阴。在中医的历史上,这两派不断地争论,也在争论中不断进步,它们分别从两个侧面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共同演绎了灿烂的中医文化。我曾经写过那么多的古代中医大家,最深的感受就是:虽然这些医家从理论上总是属于某一派别的,但一旦遇到患者,他们的出手是灵动的,当遇到寒证的患者,他们一定会开出温热之药;如果遇到热证的患者,他们也一定开出清凉之药,所以他们才成为高明的医生。因为,这一阴一阳,就是我们中医的根本,只有分清阴阳,才能克敌制胜。

中医非常伟大,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阴阳;中医非常聪明,它之所以聪明,是因为有寒热。大家都知道,西医看病先要化验,化验是起什么作用的?化验是在找病毒。然而,世界上的病毒千千万,而且还在不断变异,于是西医便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检查设备,满世界地追捕病毒。但中医不这样,在中医看来,不管有多少病毒,只要人生病了,无外乎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寒;一是热。只要弄清楚病人身体处于何种状态,然后进行调理就可以了。所以,你去看中医,中医没有任何设备,他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其目的就是判断你身体是寒,还是热。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次,我到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一个电视公司的Z领导家里做客,刚聊了几句,就听到楼上咳嗽的声音,然后他的儿子一路咳嗽着下楼了。

这个小伙子正在读高中,瘦高个儿,他一边咳嗽,一边冲我点头问好。

我很诧异,问:“怎么咳嗽得这么厉害?吃药了吗?”

Z领导告诉我:“该吃的药都吃了,就是这个咳嗽,总是不好,已经有十多天了。”

我知道Z领导的夫人是搞西药的(她是专业出身),于是就问她,都吃了什么药。回答是:阿莫西林已经吃了好久了,现在?么都不敢吃了。

这时,一家人都看着我,我心里想,反正刚好赶上了,就给看看吧,于是要了纸笔,问这个小伙子:“有鼻涕吗?什么颜色的?”

小伙子回答:“有,是像水一样清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