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人潜规则之四:可以打杂,但要看是为谁(3)

十八法则 作者:张振刚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新人,他们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满,而在一段时间内不断跳槽。但由于没能在一个专业领域里实现持续发展,频繁更换工作使他们毫无专业竞争力可言,最终便难免使自己陷入失业困境。

因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对于简历复杂的求职者,他们通常会比较谨慎的,你的经历越丰富,给别人的感觉反而会越不踏实、不稳定。

人家这样看你,是不是不厚道呢?其实很正常。从常识上讲,每个人进入一个领域工作,从一片空白到完全掌握,再到游刃有余,至少需要两至三年时间。如果一个求职者每次的工作经历都只有一年左右,他的能力就很值得怀疑,用人单位甚至还会对你的品德有看法。

新手诫贪,老手诫畏。

另一种选择,则是将理性分析进行到底。

面对眼前的"发展瓶颈",必须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打杂是否属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二是如何从打杂中也能锤炼出自己的专业竞争力?

前一问题比较微妙,涉及到小王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很难一概而论。简单讲,主要看单位有没有发展前景,和他的所在职位有没有上升空间。其中单位的发展前景是主要的,有时候,即便你的职位很琐碎,工作内容上也没有高附加值的部分,但只要你给别人留下了扎实能干的印象,单位有了别的发展机会,也会降临到你的头上。但若是一个日薄西山的单位,那你就前景堪忧了,恐怕闷头干上许久之后,仍难免需要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所以说,打杂也要看是为谁。给皇上打杂的事,抢破脑袋也有人干;而若只是给土财主打杂,那就多半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后一问题就好说了,因为这属于"励志"的范畴。对此不多展开,只谈一点,那就是:打杂,最起码是从细微的地方,对某些系统工作加以感性体验。

独当一面固然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发号施令更足以营造出一定的成就感,但倘若自己的经历中,没有对许多基础工作的亲身感受,那么自由度越大,也往往会酿造出难以估量的现实风险。

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在许多企业里,其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往往并未在业务一线摔打过,而只是出于所学专业、文笔能力、公关技巧、乃至私人关系等方面考虑而入职的。结果他们所设计出的营销方案,便往往被一线业务人员所非议,平日的市场管理也多半只是浮在表面上。那么,他们的这种白领职位、管控职责,就显得多么有意思吗?真能有效体现出他们的个人价值吗?

故此,在最基层的地方做些打杂工作,至少对长远来说是有必要的。关键就是,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打杂者,把"打杂"变成成"打专",直至成为一名"扫地神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