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敏洪访谈(6)

全球企业管理高端访谈 作者:陈丕宏


所以,三个阶段的方向目标都有点不太一样,但是合起来就变成新东方把青少年通吃了的状态。

主持人:您接触这么多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可能有很多值得跟我们分享的地方。等一下我们再回来谈。我现在有兴趣问,我们一般中国人学习,因为的语言跟英语很不一样,我们主要是关于写、读,说跟听就差。您在这方面战略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俞敏洪:说和听差的原因实际上是在中国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原因特别简单,因为中国老师整体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

主持人:是,上课是全英文,还是老师说中文。

俞敏洪:各种各样,有很多是全英文,也有很多是老师中英文结合,根据课程内容。我说整体中国中小学英文老师包括大学英文老师,他们的英语水平真正过关的老师坦率地说不是那么多,我想我自己的英语水平就大大地没有过关。这样一来,毫无疑问中国老师平时下的功夫尤其是原来听说的机会是很少的,即使到现在,打开电视也没有几个台是英文台,最多去买个盗版光盘,英文电影是有的。也就是说老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是语法、阅读、词汇,最多再加上写。所以,中国老师在这方面显得比听说能力要强。老师教学的态度很明显是哪个强就强调哪个,因为对我来说更加轻松,中国的孩子就千篇一律阅读、语法比较强,听、说就变成滞后的状态。这里边通过几个引导,第一,国家的考试制度,要尽可能往听、说方面倾斜。现在正在做比如四六级考试,已经20%、30%的内容跟听说内容相关,我觉得的一定要达到50%。这样学生为了考试,老师为了教学,就不得不把学生听说水平提高。因为语言的真谛在于听说和写作、阅读必须是持平状态。我为什么到今天口语和听力依然不如我的语法、词汇,就是因为实际上几十年养成的惯性思路和习惯。

通过考试引导就使整个中国的孩子们的听说水平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而这对于孩子走向全球是非常重要,包括他们将来找工作非常重要。

第二,在教材的设置和对老师培训的时候,把听说当成一个主导的地方进行培训,我认为听说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语言是一种感觉,叫做语感,听说好了就有强烈的语感,很自然阅读和词汇、语法自然就能解决掉。这是我的想法。

另外,中国人学外语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后来反复发现中国人学一门外语是能学精通的,外国人学汉语精通的几乎没有,因为汉语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含义,拆开了重新一组合又是另外一个含义,英语不太这样,它一个是词汇本身的含义是比较清晰。第二,句子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我就发现中国孩子要学英语,其实是有比较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从一个需要你去体会的语言,有的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汉语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去进入一个结构明晰的语言,也就是你通过结构学习就能把这门语言学通的状态,英语实际上就是一个结构,西方语言体系就是这样。

主持人:另一方面从英语来说,还有一方面是本身它当代的文化,比如说电影,他们的电视节目,甚至于他们的歌曲,都是反映现代的状态,或者是现代的报纸。我个人到美国的时候,也是自己觉得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托福、GRE都考得很好,可是非常震撼,突然发觉常常听不懂,也不知道说什么。对我其实影响挺大,因为到美国读书,为了要生活,为了要当助教,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就被丢到火坑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