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满地都是树做梁的做不了柱(1)

母亲词典 作者:李建永


〖时令·风俗〗

◆夏至至长长至短

谚云:“夏至日出火。”夏至正是黄河流域龙口夺食的收麦季节。俗话常说:“夏至麦到口。”又说:“夏至三天没有麦。”《逸周书·时训解》:“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大意:夏至这一天鹿角开始脱落,再过五天知了开始鸣叫,再过五天半夏开始生长出来。)夏至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俗话所说的:“夏至至长,冬至至短。”又说:“夏至至长长至短,冬至至短短至长。”夏至的白昼是一年里最长的时候(夏至一般在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今年是阳历6月22日3时8分交夏至,即农历五月初八,白昼长达15个小时),但从夏至这天开始,白昼便会逐渐变短;同样,冬至的白昼是一年里最短的时候(冬至一般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或22日,今年是阳历12月22日14时2分交冬至,即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白昼只有9小时20分钟),但从冬至这天开始,白昼便会逐渐变长。所以老话说:“夏至当日回三刻。”又说:“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汉·班固《白虎通义·日月》:“日所以有长短者何?阴阳更相用事也。故夏节昼长,冬节夜长。”《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节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周礼·春官宗伯·冯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汉·郑玄注:“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长五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角,而月弦于牵牛、东井,亦以其景知气至不。春秋冬夏气皆至,则是四时之叙正矣。”《周礼》所说的“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是指在冬至、夏至立圭表测日影之长短,在春分、秋分立圭表测月影之长短。据记载(这里只列举用圭表测日影之数据),夏至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当于今天的0。365米;冬至日的影长为古尺一丈三尺,相当于今天的3。5米;春分和秋分的影长均为古尺七尺二寸四分,相当于今天的1。78米。所以俗话说:“夏至冬至,日夜相距;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夏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阳光毒烈,白昼又长,因而老农们常说:“夏至不替人家锄田,冬至不替人家守更。”明·张岱《夜航船》录有《夏至数九歌》(仿“冬至数九歌”,所以也叫“夏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最后一句,有的版本也写作“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人情·物理〗

◆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痒者,阳也。”清代大医家张志聪注:“病在阳者名曰风,故阳者痒也,病在皮肤之表阳也。”《释名》亦云:“痒,扬也。其气在皮中,欲得发扬,使人搔发之,而扬出也。”俗话常说:“忍痛易,忍痒难。”身上有发痒之处,必须抓,必须搔,而且最好是自己亲自上手,才到位,才去痒,才解恨;但是心里痒痒(比如自己有了点成果,有了点好事儿),也要“亲自上手”,在他人面前自我炫耀一把,自己夸赞几句,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而还会适得其反。俗话说:“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这个“好”字,到啥时候都是一个褒义词;而“夸”字,最初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说文》讲:“好,美也。从女子。”又讲:“夸,奢也。从大,于声。”夸,一般当奢侈、炫耀讲。《逸周书·谥法》:“华言无实曰夸。”杨倞注《荀子》亦说:“夸,奢侈也。”古书上常说的夸士、夸夫、夸夺子(名利之徒),都含有贬义。尽管夸也有赞美的意思,但赞美最好是让别人来赞美;自夸自,没意思。所谓“逢人说项”,是别人逢人说项斯,而不是项斯逢人夸自己。《圣经》讲:“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韩非子·说林下》亦讲:“鄙谚所谓:‘虏自卖裘而不售,士自誉辩而不信。’”《老子》则讲得更为透彻深刻:“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的确,自我显摆,自我宣扬,犹如“余食赘行”,令人深恶而痛绝之!关于这方面的谚语还有许多,譬如:“腰里别的木瓜瓜,别人不夸自夸夸”,“器小易盈,夸功没功”,“天大的功劳,不值得一句自夸”,“自赞就是自轻”,等等。当然,即使夸赞别人,也要实事求是,真的好才能说好;否则,还有一句老话在等着:“有好说赖不当哩,有赖说好日脏哩。”(牧马按:此乃晋北土语。不当,昧良心。日脏,令人恶心。)

◆满地都是树,做梁的做不了柱

世间万物,物职所宜。俗谚云:“猛虎捕鼠不如猫,骏马耕田不如牛。”《淮南子·齐俗训》:“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本来嘛,一物自有一物之长处;物有优长之处,方为可用之材--各用其长。俗话说得好:“满地都是树,做梁的做不了柱。”正如柱子不能作牙签,牙签也同样不能作柱子。同理,小柱子固然承担不起挑大梁的重任,而让大梁降格去做一根小柱子,亦让人看上去觉得不那么对劲儿。《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本来,魏武帝曹操接见匈奴使者,担心自己相貌平平,怕镇不住对方,所以就让仪表堂堂的崔琰(字季珪)假扮自己,而自己则装扮成捉刀人侍立床头。然而,匈奴使者一眼就看出“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可见,“梁”、“柱”不可互换,英雄、常人不可互扮。即使勉强装扮起来,明眼人一看便知就里。临时性的表演尚且如此,何况平素相交,朝夕面对之人呢?更何况是骡子是马,还要拉出来遛一遛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