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满如花谢(1)

母亲词典 作者:李建永


〖时令·风俗〗

◆夏至三庚数头伏

每年三伏天里,风云郁其如火,天地赫以为炉。然则何谓伏?据《释名补遗·释天》:“伏者何?金气伏藏之日。金畏火,故三伏皆庚日。”关于伏,最早出于《史记·秦本纪》:“(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宋·裴駰集解:“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云:‘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综上所述,伏有两层意思:一是“伏者,隐伏避盛暑”,讲的是伏的字面意义,即躲避酷暑找凉快之意。二是“伏者,金气伏藏之日”,讲的是数伏的由来。据唐·颜师古讲:“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

俗话所说的“夏至三庚便数伏”,是指从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今年夏至(6月22日,即农历五月初八)后第三个庚日是农历六月初二“庚戌日”(7月15日),从这一天开始数头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是农历六月十二“庚申日”(7月25日),从这一天开始入中伏;今年立秋(8月8日,即农历六月廿四日)后第一个庚日是农历七月初二“庚辰日”(8月14日),从这一天开始入末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农历七月十二“庚寅日”(8月24日),此日出伏--也就是数伏结束。由于古代纪年、纪月、纪日均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周而复始排列组合而成,“十天干”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数,所以庚与庚之间的间隔是十。也就是说,每伏一般为10天,头伏、中伏和末伏加起来共30天,称做“三伏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有两个中伏,所以也叫“四伏天”(今年就是“四伏天”)。民间把头伏这一天的单日或双日分别叫做“公伏头”或“母伏头”。今年头伏的第一天是农历六月初二,初二是个双数,这一天就叫做“母伏头”。俗话说:“下破公伏头,干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锅台长蘑菇。”就是说,如果今年的头伏(母伏头)这天下了雨,那么今年的雨水就偏多。伏天里雨多是好事。俗话说:“伏天偏雨如偏财。”又说:“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还说:“庄稼汉要吃米,一伏三场雨;庄稼汉要吃面,九九雪不断。”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每年数伏的三四十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晋·潘岳《在怀县作》诗:“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唐·白居易《天竺寺七叶堂避暑》诗:“郁郁复郁郁,伏热何时毕?”俗谚亦云:“伏天地如笼,九天地生风。”(牧马按:九天,指数九天。)又云:“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烤得没处躲。”值此伏天酷暑,正是庄户人大忙特忙时节。俗话说:“入了伏,不离锄。”又说:“头伏耕地一篓油,二伏耕地半篓油,三伏耕地空篓篓。”在我的故乡塞北,麦收后的土地要在此时抓紧翻耕,以备播种荞麦或秋菜。然而,亘古及今,一方面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劳作,另一方面却是有条件会享受者的寻欢作乐。据《开元天宝遗事·冰山避暑》记载:“杨氏子弟(按:指杨国忠、杨玉环家族)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坐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

〖人情·物理〗

◆官满如花谢

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透过民谚俗语来研究旧时代的官场,更能把官情世态看得明白通透。

第一句:“求官如鼠,得官如虎。”

俗话说:“未做官,说千般;做了官,都一般。”未做官时,那叫个义形于色发扬蹈厉说得(包括写的)堂而皇之漂亮之极啊!可是做了官呢?先是缩脖子,装孙子,夹着尾巴做小官;一旦官做大了,那可不得了了。俗话说:“官升脾气长,位高架子足。”又说:“官大福大势大,财粗腰粗气粗。”还说:“官大了,人胖了,大爷大娘全忘了。”总之一副“求官如鼠,得官如虎”的变色龙嘴脸。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钻营当官呢?有个朋友说过一句极其精彩的话:“当官的好处说--也--说--不--尽!”且不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仅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够人垂涎直下三千尺。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官制》:“凡品级官员封及其母妻者,正从一品,母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母妻封夫人;正从三品,母妻封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封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封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安人;正从七品,母妻封孺人。”这也正好应了一句俗语:“嫁了官人当娘子,嫁了屠夫翻肠子。”

第二句:“官大一级,嘴大一尺。”

俗话说:“官大一等,理长一分。”又说:“官大一级,嘴大一尺。”还说:“官字两张口,没有也说有。”不仅嘴巴大,而且手也长。正所谓“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文多一只手捞,武多两条腿逃),并且“贼是暗地里偷,狗是背地里咬,土匪是拦路抢,官爷是明着要”。官人不仅手长,而且手狠。老话常说:“民错了,官打哩;官错了,打民哩。”又说:“心不黑,官不红。”在这种“官大一品压死人”的专制环境中,各级大小官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官经,叫做“瞒官莫逆官”--就是尽可以对上级领导瞒哄和欺骗,但千万不敢硬顶,即使有理也不行。在这种氛围里熏陶出来的芝麻小吏们,手段也十分了得,有的比长官更厉害。诚如俗话所说:“任你官清似水,怎奈他吏滑如油。”并说:“诸般杂症好医,唯有吏病难治。”

第三句:“官大自险,树大招风。”

俗话说:“位尊者忧深,禄重者责大。”又说:“官高必险,伴虎而眠。”还说:“官大自奸,水大自淹。”何哉?明·朱载堉有一首十分有名的《十不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人心如此,官心如此。没当官的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然而官场是个金字塔,越往上位子越少,可是瞄着的人、进攻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说:“官大自险,树大招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