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机前的机票为何更贵

自由经济学 作者:(美)约翰·洛特


  

和事先筹划好行程并提前预订机票的人相比,仓促出行的旅行者难免要支付更高价格,那么,价格歧视能否解释这一现象呢?在西南航空公司的网站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票价和预订提前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对于2006 年12 月12 日从费城到芝加哥的单程机票,其最低价格为提前21 天购买的不可退票促销价109 美元,最高价为起飞当天的168 美元。也就是说,如果等到最后一天购买机票的话,就必须接受54% 的价格涨幅。

和那些计划安排较为宽松的出行者相比,匆忙出行的旅客往往需要在某一特定时间按时出发,因而对这一时刻机票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要为此付出更大代价。但这显然还不足以解释其中的原委:在存在大量竞争对手、乘客比较机票价格的成本又不高的情况下,航空公司何以能收取高额的垄断价格呢?临时出行者完全可以咨询一下Obritz 、Expedia (都是知名的在线旅游网站,为顾客提供搜索和出售廉价的机票或酒店服务。——译者注) 或其他网站,比较一下机票价格或是给熟悉票价的人打个电话,比如说旅行社。尽管货比三家并不困难,也不需要什么成本,但临时购买的票价和预订价格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差异。如果一概而论,未免过于轻率。

事实上,航空公司所做的,不过是为某一特殊服务收取额外费用而已。也就是说,他们在最后时刻为乘客提供机票。要提供这种服务,航空公司就必须为最后时刻保留座位——这种特殊的“存货”。因此,航空公司就需要得到一定补偿来弥补预留这部分座位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和其他行业的存货没有任何区别,比如说食杂店,为了避免脱销,采购的牛奶就必须超过需求量。但是对于过期的牛奶,商店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扔掉,而这部分损失就需要在价格中予以考虑。于是,要保证消费者能随时买到新鲜牛奶,就必须让他们多花一点钱。

航空公司可以很轻松地按折扣价出售预订机票,这就限制了其后的座位供应量。如果航空公司想把座位留到最后一刻,他们就必须保证这些预留座位所带来的收入不低于提前出售实现的收入。我们不妨以西南航空公司为例计算一下。假设航空公司按1/3 的平均比例预留座位,并保留到最后一刻出售;同时,所有机票均可按促销价提前预售。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这些预留机票能为航空公司带来合理收入,其售价就必须比预售价高出50% 以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