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天”的非典型特征(1)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冬天”是寒冷的。

我在2008年10月初去了一趟杭州,住在西湖旁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酒店的一楼是一家高档的自助餐厅,邀我用餐的企业家朋友说,以往晚上这里都是人山人海的,现在已经是冷冷清清了。接着,我于10月14日去了广州,住在繁华的天河北路一家五星级酒店,此时正好是104届广交会开幕前一天,该酒店的总经理告诉我,以往这个时候行政房间的房价是3000元左右,现在降到了2000元左右还住不满。

这些零零散散的现象告诉我们,“冬天”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商务行动。

不过,这些仍然是比较皮毛的特征。现实表明,这不是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而形成的企业危机特征,这种危机造成了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的颠覆性变化。因此,我称之为“非典型特征”,以表达其来源的莫名其妙以及危机的全面性。

非典型特征1: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今年钱不好挣了,是不是大萧条快来了?”企业界朋友说这话的越来越多。我每次讲演或者讲课的时候,企业家朋友都会问我这样的话。

不过,让人惊魂不定的是,2008年下半年,我们在媒体上不断发现关于江浙企业老总自杀或“失踪”的报道。

7月16日,浙江义乌明星企业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突然“失踪”。失踪前,他的企业身负20亿元集资款并拖欠了员工3个月工资。

8月13日,浙江明星企业,曾位列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的金华兰溪一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因资金链断裂,在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的前夜,在办公室自缢身亡。

10月9日,浙江中港控股集团董事长丁庆平及其妻子厉鸥等公司高管集体“失踪”,留下中港浅水湾第三、第四期已付了房款或预付款却没拿到房子及房产证的购房者们。

10月9日,中国最大的染整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寿龙夫妇突然“失踪”,失踪时他的企业欠下12亿元的银行贷款和8亿元的民间借贷。

而早在2008年上半年,江苏吴江就先后出现过两起老总“失踪”案,一起是江苏阪神电器公司董事长王哲翔和公司财务总监突然失踪,失踪时欠下银行债务亿元;另一起是苏州吴江盛泽镇的吴江闽东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泽镇福建商会的副会长施能奖,“失踪”的原因也与欠贷有关。

其他已经倒闭或者出现问题的企业还包括台州的飞跃、丽水的银泰、杭州的陈金义等。

这究竟是怎么了?是不是他们自己经营上出现了问题?

可是,我们看到他们“失踪”、自杀均与借贷有关的同时,也发现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既有火热的房地产业,也有传统的印染业,还有机械制造以及高科技行业。

不过,我们看到,这次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问题完全不同。那时,部分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而欧美发达国家在看亚洲的笑话;2000年那只是互联网的“冬天”,其他实体行业的企业则津津乐道地活着;2001年前后的危机则主要是房地产受到宏观调控而遭遇重挫。之前的历次企业危机基本都是大型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打击走私导致中关村一批“倒爷型”企业消失,之后90年代中后期的“亚细亚”危机、“三株”崩盘、“巨人”倒塌、“四通”销声匿迹以及2004年前后德隆、柯林格尔、托普的溃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