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天”的非典型特征(2)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不管这些企业的溃败多么惊心动魄,它们都是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类企业出现危机的结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危机不仅仅是以往那种典型的资金链危机,而是更全面地展示了市场消费的严重萎缩。

一位企业家形象地对我说:“过去的危机是‘一根筋’,现在变成了‘两头堵’。”

他说:“过去的危机总是上述某一个方面的危机,或是资金出了问题,或是市场出了问题,要不就是内部成本失控。现在是里外均出现了危机:全球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突然严重萎缩,而同时成本却迅速上升,信贷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紧缩。”

“我们是内外交困!”一位企业家一脸无奈的对我说。

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2008年上半年的买家拖欠货款调查报告显示:%的受访企业于2008年上半年曾遇到买家延期付款,较2007年下半年上升接近30%,而中国内地更是取代中国香港,成为延期付款及拖欠货款个案最多的地区。调查显示,全球企业对企业的信用危机正在蔓延,企业付款表现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数据显示,40%的广东省企业于2008年1~5月处于净亏损状态。这明显与支付危机直接相关。

《广州日报》2008年10月14日报道,一位小型建筑公司的黄老板对记者说,从业近20年,他从未遇到现在这样的困境:一是外面几个业主单位欠款数百万预计短期内无法收回;二是现在楼市惨淡成如此,他就算有钱也不敢接手房子,“收了房子后,开发商说已经付款,那些供应商肯定直接闹上门,现在开发商欠我的,供货商闹要钱我还能直接带到开发商处,反正是三角债”。

除了外面业主单位的巨额欠款归还无期外,真正让黄老板发愁的是今年以来几乎接不到一个单,“看不到前景”。本计划2008~2010年亚运会前大赚一笔,结果反而垫付工资将养老金也搭了进去。黄老板心灰意冷,决定将建筑公司的“壳”卖掉,提前退休算了。

据记者采访发现,珠三角尤其是广州一带建筑公司“卖壳热”早在年初就出现了苗头。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有30家建筑企业挥泪卖“壳”。广州建筑业知名人士表示,卖“壳”现象以往都有,但2008年明显多了。

安邦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全面“过冬”的可能性很大。

他们在2008年9月发表的分析报告说,2007年底国内开始谈论“拐点”问题,最先出现在房地产业。现在,房地产业、制造业、纺织业、外贸等行业都普遍感受到了经济放缓的寒意。乐观的人拿出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说话,2008年前8个月出口增速,消费增速达,投资增速达,似乎都显示经济增长还算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前8个月的净出口减少了10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明显下滑,2008年前7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仅,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因素,中国的出口、消费和投资增速都应该打上折扣。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都是对过去经济的统计,未来的情况有可能更加糟糕。

根据他们的分析,来自企业层面的负面信号越来越多。房地产业是景气最差的行业之一,受制于房价下跌、销量萎缩、信贷紧缩,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行业内已出现资金撤离的现象。房地产业的低迷已经蔓延到了多个相关领域,建材、钢铁、电梯、装饰、水泥等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不少企业已经纷纷调整计划,准备“过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