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天”的非典型特征(4)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日本《每日新闻》2008年10月11日报道说,如果将日本、美国、欧洲、新兴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损失都包括在内,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资产损失高达2700万亿日元(约合27万亿美元)。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早已成为国际供应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处于这一链条的最末端。“牛鞭效应”告诉我们:越是处在供应链底端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恰恰被定位在这个“牛鞭”的最尾端。受牛鞭前端挥动力度的影响,外贸出口占GDP比率高达(2007年数据)的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将非同小可。

最具全球化色彩的手机制造企业感受最明显。我国知名的手机元器件供应商和代工企业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96%,却仅实现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4%。

另一家手机代工巨头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半年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长4%,而净利润仅为亿美元,同比下滑56%,创下了其在港上市以来的新低。据有关媒体报道,富士康可能要裁员“过冬”。

如果供应链真的从源头被截断,处于下游末端的中国企业又将如何面对?商品过剩、生产过剩又如何能够促进或拉动内需?中国大部分银行是否会因为外资购买了股权而成为他们的取款机并对国内企业信贷资金的储备量产生重创?留在中国股市、房市、期货市场的热钱是否会大面积出逃而给中国金融市场来一次釜底抽薪,使中国经济空心化?

大家可以看出,不管我国与国外的情况多么不同,我们企业面临问题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着全球化的印记。

中国香港合俊控股集团就是此次危机牺牲品的标本。

作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厂的代表,合俊集团宣布倒闭了,在广东的相关负责人也突然“失踪”。“由于企业经营者经营不善,导致企业关闭”的政府通告仍贴在工厂大门的醒目位置。

2007年9月,在玩具行业出现信誉危机、大批玩具被迫召回时,合俊集团曾邀请粤港两地的媒体参观了其在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向世人开放整个生产流程,期望借此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我们希望借此让海外进口商和消费者真正认识中国厂商,使他们知悉我们如何认真处理与重视供应链的品质控制和风险管理,期望能够逐渐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合俊集团相关负责人当时公开表示。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挽回的信誉就像是一个泡影,阻挡不了美国金融风暴和次贷冲击。

在玩具行业,合俊集团可谓大名鼎鼎。作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厂的代表,其主要按OEM(贴牌加工)基准从事制造及销售玩具,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包括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提供OEM业务,知名代工产品包括美泰、孩之宝等。

有专家分析指出:“合俊集团东莞樟木头工厂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倒闭显然是受金融风暴和次贷冲击,从影响和知名度来看,这可以说是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关闭的第一案。”

专家表示,代工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玩具出口额前8个月虽然有51亿美元,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个百分点,增幅回落了近22%。东莞的情况则更糟糕,2008年上半年,东莞玩具出口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为近年来的首度下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