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复杂世界中的简约

谷歌小子 作者:(美)理查德·勃兰特


诚然如此,不过拉里和谢尔盖是如何避免搞砸的?他们靠的是毫不妥协地追逐搜索引擎的原始理念。他们做的某些事相当简单,也比较偶然。这包括建立一个干净、简洁的主页,上面只有一个搜索框和13个单词。“最终的结果是,它成了一个精彩的消费体验,”戴维斯说,“它很干净,很迅速,很简单。”

网页设计专家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多年来一直宣称网页就应该如此设计,因为大多数人都迷失在扑朔迷离的技术当中,他们渴望简约。即使在今天,大多数专业网站还充斥着那么多的广告、图片和视频,以及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寻找的文本。简约是谷歌和苹果的产品如此受欢迎的一个独到之处。

谷歌的早期团队很快就认识到了简约设计的重要性。负责搜索产品和用户体验的副总裁玛丽莎.梅耶(Marissa Mayer)在一篇公司博客中叙述了她从一名谷歌迷那里获得的一个不同寻常的反应。2000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她偶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只有一个数字:37。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她搜索了自己的邮件,来查看这个人曾经发的其他邮件。它们全是单独的数字:33,53。然后她发现一封邮件很能说明问题:“61,变得有点沉重,不是吗?”第一封电子邮件还添加了注释:“13个的那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她还看出来,每条消息都是在她更新主页的当天发来的。邮件的发送者是在计算页面上的单词数,并抱怨它正变得过于杂乱。

梅耶认为她一直在尽自己所能使主页保持简约,但她未曾想过去数页面上的单词数。从那以后,这成了她的习惯。目前的数字是28,拉里和谢尔盖现在坚持认为,这是他们所能容忍的最大数字。2008年夏天,梅耶想添加“隐私”一词作为公司隐私政策的链接。但是,她在博客中写道:“拉里和谢尔盖告诉我,我们只有拿掉一个单词,才能将它添加到主页上――将主页的‘分量’保持在28个单词不变。”她研究了页面底部的版权线,决定删掉“谷歌”一词,因为版权所有人是显而易见的。

重要的是,梅耶和其他高级雇员都明白拉里和谢尔盖的心思,也明白这一对搭档就任何重大问题作出的最后决定往往是正确的。其他搜索引擎甚至都没有尝试过简洁的网络访问设计,直到谷歌给他们做出了榜样。而且,谢尔盖和拉里一发现这种方法奏效,他们就把它应用到了每个搜索结果页面上――实际上其他网站都没有发现这么做的必要性。您只需要在浏览器上输入www.yahoo.com和www.google.com,就能比较这两种结果。

关注用户

这个简单理念是拉里和谢尔盖另一个怪癖的一部分: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是拉里和谢尔盖在公司网站上题为“我们的哲学”一文中列出的第1条准则:“关注用户和一切后续事宜。” 拉里和谢尔盖知道网民们憎恨的东西:作为搜索结果的变相广告;强行弹出广告;混乱不堪的网站。大量提供此类东西就不能维护用户利益。

客户永远至上的承诺已成陈词滥调。你所询问的任何一位公司高层,都会声称这是他自己公司的哲学理念。但可悲的现实是,遵循这一理念的公司少得惊人。你可以去问问苦等有线电视公司启动系统的人,问问在超市的过道踱来踱去寻找心仪商品的人,或者问问花费一个小时坐等因经济不景气、业务放缓而缩减的客户支持人员的人。大多数零售商店都遵循一种不同的哲学理念。它们研究人们通常一并购买哪些商品,从面包和花生酱,到纸巾和化妆品,以便找出在货架上摆放这些商品最有效的方式。但其效果并非以顾客能最快找到商品来衡量的。它是通过顾客花了多长时间在过道里徘徊来衡量的,其前提是,人们在店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他们越有可能发现并购买他们原先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拉里和谢尔盖则奉行一个简单的理念:尽量让事情简单明了。

从表面来看,对客户的关注是以牺牲广告客户为代价的。拉里和谢尔盖坚持使网站上出现有限数量的广告,而且每条广告都必须限制在几行字之内,不过多作媒体渲染。这是为了维护用户的利益,这是保持网站简约的另一种方式,并能使用户专注于他们来这个网站的目的――寻找合适的搜索结果。

但它对广告客户同样适用,这与传统智慧相左。限制广告的数量,使它们更容易被看到,这使得每条广告都更突出,人们也更频繁地点击。很多批评者坚称,谷歌的用户不能分辨广告和搜索结果二者的区别。这抬升了广告位的竞价,为谷歌创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丰厚收入来源。

谷歌创立之时,其他搜索引擎在尽可能多地植入广告,展示它们所能填入的大量闪烁、活动和扎眼的功能――大多数专业网站今天仍在使用这种技术。广告是目前许多网站载入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人们更可能一并关闭多媒体广告或图像的播放功能,而不去点击它们。

莫尼尔声称,这一哲学使谷歌拥有了极为特殊的吸引力。“这绝对是一个成功,”他说,“搜索引擎关乎速度,它是一个实用程序,它是一项服务,它应该简便、可用、极快。所有这些,谷歌都做到了。它们丝毫没打折扣。正是坚持这一方法,它们才提出了这种广告模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