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美国单极金融战略的储备货币基础(1)

和谐方舟:中国拿什么奉献给未来 作者:汪澄清


从上述几个方面不难看出,美元拥有世界霸权,有其一定的道理。不过,很难说这种地位能够一直持续下去。近年来欧元正在对其霸权提出严峻的挑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于这一新生货币上,毕竟,对于其他许多国家来说,在外汇储备上又多了一个选择。不过,更多的国家还在观望之中。未来美元的地位,仍将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

众所周知,现在美元的霸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通过美元与黄金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被纳入本国货币-美元-黄金价格的固定架构中。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经济超级大国,拥有全世界相当份额的黄金储备,可以用来保障这个构架系统的相对稳定;各国货币与美元间的汇率保持相对固定(波动幅度很小),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能平稳运行。但是,随着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规模日益增大,欧洲国家官方持有美元规模已经大大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总值,美元的统治地位因而受到威胁。又由于固定汇率制无法及时、灵活地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货币供求的变动趋势,美国又热衷于实行财政赤字和大量的海外美元投资,最终因为美国经济的停滞和通货膨胀的不断攀升以及日本、联邦德国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等原因,使得日元和联邦德国马克等货币的实际价值相对美元上升,同时黄金价格也随黄金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难以继续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比率。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经无力按35美元一盎司承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遂告解体。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但在本质上并没有打破美元称霸世界的格局,各国货币仍然以美元为中心进行浮动,国际货币市场仍然处在美元独霸的单极格局框架之内。由于汇率的频繁波动,为大规模投机活动提供了条件,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充满了风险,金融危机此起彼伏。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期的英镑危机、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等等,无一不存在投机活动高涨的影子,致使一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这种单极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正因为存在着如此之多的金融风险,美元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完美的币值控制技巧继续受到各国的看重。但是,美元拥有太多的权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已经接连不断。很多人甚至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稳定性恰恰来自于美元霸权,美国获得了铸币税以及通货稳定的收益,而其他外围国家则更多地承担了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

许多人对欧元抱有很大的信心,希望它的问世能够对世界货币体系,尤其是对美元霸权提出强有力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欧洲国家率先进行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尝试。从1970年提出的建设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宏伟计划到1999年初欧元的问世,都是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几十年来艰苦努力和彼此合作的结果。作为一个区域性国家集团的象征,欧元代表了欧洲16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总和,使之成为能够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强势币种,并且有利于防范和减少区域内的金融动荡和投机活动。

欧元的问世,为两极格局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从而打破了过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新的格局是否意味着一个更为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否意味着一个更有效率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如人们已经看到的,当欧洲经济看好时,人们就会抛美元而买欧元;当美国经济看好时,人们又会买美元而抛欧元。这一方面加剧了区域间的金融动荡和投机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求两个区域拿出更为谨慎、合理的相关政策,来确保将这种投机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