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宏观调控的目标(2)

和谐方舟:中国拿什么奉献给未来 作者:汪澄清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即被称之为“滞胀”的经济状态,动摇了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的信心,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凯恩斯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这种新的经济不稳定的根源,这种思想在货币主义那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货币主义认为,市场拥有自动调节能力,政府所应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为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之内,这个增长范围根据一国经济的GDP的增长速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确定。而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积极干预宏观经济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其后,新古典主义进一步把?性预期、市场出清等概念引入经济学,认为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平衡和生产资源充分利用,任何政府政策都可能因为公众的理性预期而使其效果大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政策的努力是无效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

市场有无自动调节功能?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说,任何答案都是可能的。认为没有自动调节功能,那是对的,不然为什么会在崇尚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在人们没有预料的时候出现了经济危机??府之所以加大干预力度,就是因为出现了市场无法自我调节的危机。认为有自动调节功能,也是对的。这些信仰者会说,“你在危机的时候就干预了,怎么能断言不干预它就不能自我恢复?”事实上,不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政府的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方面有所不同,既然这样,谁敢说经济危机绝对不是政府造成的?他们当然有理由认为:实际上无政府的状态最好,但由于有了政府,市场就不能有完美的表现,因此便出现了危机。

从实践上来说,我们的政府不可能面对持续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袖手旁观,等待它自动调节、自动恢复,正像医生面对垂死?病人而不能寄望于他自动恢复一样。因此,不管你把市场说得多么完美,政府的干预依旧是顺理成章的。

事实上,在经济学说中假设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从来就不存在的;假设的有充分效率的市场也是从来就不存在的。但是,我们的政府也不能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我们的观点是: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既要反对美化市场的做法,充分考虑市场缺陷:垄断、寡头、商业周期波动、股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收入财富分配不公等,又要反对美化政府的做法,充分考虑政府的不足:缺乏效率、官僚作风、反应迟钝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