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孩子不喜欢午休(2)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从普遍的情况来说,我们成人是要做一些事情来为孩子着想,包括要为孩子考虑、证实,他是不是一个属于睡不着觉的类型的孩子。但是,当我们把一个孩子从一个儿童群体中带离开之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更多愿意帮助这个孩子的成人没有机会去了解这个孩子,也就没有办法让孩子有机会享受到别人的帮助。

我们要求孩子有午休,目的是让孩子有独处的时间,有躺下来休息的时间,能在工作了一早晨之后,得到能量的补给,使整个人再次获得滋养。不要让孩子总是处于活动了又活动这样的状态中,一天的节奏是有起有伏,有内有外,有聚集有疏散的,不是以一种状态存在着的。

而当孩子回家之后继续弹钢琴,弹完钢琴再赶路来幼儿园,来了之后又要加入到群体活动中,这样的节奏对于这个孩子的影响我们真的很难说有什么好处。

如果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总是和群体在一起,包括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也不算是独处,而没有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机会,这样的节奏也不属于一个安排顺畅的节奏。因为我们坚信,孩子不仅在家里的生活要有完整的节奏,在幼儿园里也要有完整的节奏,午休就是孩子们每天节奏中的一个环节。

也许,有人还认为,孩子需要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吗?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忘记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人,而独立是我们成人时常想到的,希望孩子获得的一种品质。但是,一旦在实际生活中要让我们成人为孩子的真正独立做点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给他们机会的。

我们真的没有在合适的时候“问一问”孩子的内在是怎么想的,我们会想到我们自己的内在的决定是,“他属于不睡觉的一种孩子,这已经是事实”,所以带他回去是必须的。

于是,作为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在午休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间太长,躺在那里没有意义,弹钢琴才是有意义的。

每天中午来接孩子,这位妈妈的决心也是很强的,这样循环下来,也算是节奏。但是,孩子每天中午要回家一趟再来,让孩子一天当中有两次入园的感觉。

还有,我和我的助理老师都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连续的长时间的观察,他的状态让我们发现,他并不是一个不需要午休的孩子。

在午睡前,我和助理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准备卧具,这个孩子也会很快乐的和大家一起准备。因为他需要和好朋友们在一起抱被子、铺床,一起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们整理卧具。之后,一起刷牙,一起分享对方的牙膏是哪种口味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真的很幸福。

当大家都到自己的床铺上开始休息的时候,他就要坐在助理老师为他准备的位置上等待妈妈来接他。但是,他却要求老师也给他铺一张床,他想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他说小朋友们都有、他也想有自己的床铺。

又过了几天,这个孩子又要求助理老师给他准备床铺,他说他太累了,想躺一会儿。但是,有时候助理老师刚给他准备好床铺,还没躺几分钟,他的妈妈来接他了,就得离开了,孩子真的是很无奈地离开班里。

为什么老师不和家长去力争这件事情呢,把自己的观点和孩子的状态告诉他的妈妈呢。但是,在谈过好几次之后,孩子的妈妈非常肯定地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就是一个没有午休习惯,也不睡午觉,并且也睡不着觉的一个孩子……

遇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幼儿园真的很无能为力,因为,真的没有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园也不能解决所有和孩子有关的问题,要是遇到和成人有关的问题就更不能了,要是遇到一个个人意志很强的成年人,问题就更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