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栅栏的三个人(4)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我由衷地说:“洋,你下杆子的技术是一流的。”

洋:“什么是一流?”

我:“就是做得很有水平的。”

洋:“噢,我是一流的,那昆下杆子是二流的,你下杆子是三流的,陶是四流的。”此时,陶还是靠在墙边钳他的铁丝,眼睛不抬一下地盯着手上的家什,但嘴巴里嘀咕了一句,说:“我不会下杆子。”

洋:“那你就是十流的。”我不禁想笑,觉得太有趣了,又没敢笑出来。

洋的技术的确了得,他下得既准又快,没多久就下去了很多竹竿子,于是就想帮助昆拍土。

我说:“洋也学会拍土了。”

洋:“嘿!我也可以拍土了!我是二流的。”显然既兴奋又高兴。

我:“你为什么不说你是一流的。”

洋:“因为昆拍得最好,噢,我要是一流的话,昆就是零流的。”孩子们一定是想到零在一之前,才有了如此的推断,说话间,刮过来一阵小风,还卷起来一阵小土,吹在大家的脸上。

等风过后,洋又说:“人得劳动才能获得幸福。”我想洋一定是感受到了劳动的愉悦。

听罢,我说:“你说了一句名言呀。”

洋:“什么是名言?”

我:“我认为是很智慧的话。”这时候,陶好像反应过来了,他看了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突然脱口而出:“哇塞!都这么一大片栅栏了呀!真快啊!”半天沉浸在劳动中的陶,发现自己绑的栅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自己也惊讶起来。

我:“我们快大功告成了!”

陶:“是我们齐心协力做的!”

洋:“是齐心费力地。”

我:“的确有难度。”

洋:“原来做栅栏这么简单啊,我以为是手编的那种呢。”

我:“我也不会做手编的栅栏,不是很容易做。”

陶:“是啊,得四个人才能做好。”

洋:“要是一个人的话得做一天才能做好!”

昆:“对!一起做才快。”

昆边说边不耽误拍土,手上还不停着,竿子下到哪里,他就跟着将土拍到哪里,够不到的地方,就将小铁锹侧下身,正好从空当中穿过去,就拍到了,这活儿干得更精巧。

快要完工的时候,洋的竿子下完了,很想去拍土,再次想要参与到拍土的工作中,而昆极其热爱和享受当下自己的工作。

昆深情地说:“还有一点儿了。”

洋又试图加入,刚要伸手去拍,昆说:“我负责拍土,这里由我管就好了。”洋只好罢手等待着看着,此时又刮了一阵小风,扬起一些灰尘。

等灰尘过后,洋平静地说:“不要因为没落而流泪。”

我吃惊地看着洋说:“你是怎么会的?”

洋:“在绿鸡蛋和火腿那里学的”。

我确定,故事对孩子的影响的确是起着作用。

时间不早了,我们不得不收工,我说:“我们一起来收拾最后的工作吧。”

洋:“对!不要再说是谁负责谁的工作了,大家一起做,我来帮助马老师。”说着他就利索地和我一起收拾工具。工作结束的时候,洋感叹道:“没有人不要劳动的,都劳动。”

陶道:“是没有人爱偷懒的,都爱工作。”

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很感动,我感动的是孩子们是发自内心地在表达自己劳动之后的感慨,这是他们真实的体会,他们真实地体会到了适合他们的工作带给他们充实的感觉。同时,他们因劳动了使得自己的心灵有了力量,因自己心灵的力量多了才支撑着他们的身体有愿望下次继续去劳动,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在想,孩子们调皮捣乱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帮助他们长大的人不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才能使得他们安静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