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难为情的假面具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有时候,眼泪告诉成人孩子饿了;有时候,眼泪在说孩子挨打了;有时候,眼泪说孩子想要吃零食;有时候,眼泪会挂在孩子的脸上控制成人……

通常我们会被孩子的哭所困扰,妮的妈妈就是忍受不了孩子在她面前的哭泣,使得她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把孩子放不到自家车上,更不用说让她将孩子送上班车。

这点看起来很正常,我们也已经很能接受给孩子自由,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更多的要去倾听和理解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下一个事情做什么……这样的观点。

如果在这样的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有人告诉你,孩子不愿意上班车,你可以抱孩子请她上车,那简直就是一个特大的罪过。现在,接受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大多数成人是不敢做这样的事情的,至少在公众场合是不敢做的,因为周围有很多只眼睛都在扫视着你的行为是不是符合给予孩子自由的行为。

显然抱孩子上车,特别是在她哭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是不愿意上车的。那么成人就不可以这么做,这么做了就是不给孩子自由了,甚至是一种不爱孩子的做法,我认为这是比较极端的理解。因为,没有哪个成人总是在自己孩子哭的时候,把孩子强行塞到车上去的。

孩子哭只是一个表象,导致她哭的背后的缘由,成人必须要深入地了解。

我们在做家长咨询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怎么做呢?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孩子的哭,他一哭我就没有办法了。”

有一个家长分享道:“每天下午,我们会带孩子去小区广场上去散步。他玩得很开心,但是到了回家的时候,哪怕天都很晚了,他就是还要玩儿,不回家。要是跟他说,时间到了,回家吧,他就说再玩三分钟。我告诉他三分钟已经到了,他又说再玩十分钟,一直又过了一个小时他还是不回家。我一气之下就把他抱回去了,结果到家他就大哭了一个小时,我们真的是没一点儿办法了。”

我们提倡艺术化地面对孩子的挑战,孩子不想回家,与家庭规则和家里的生活节奏有关系。成人让孩子必须要遵守规则做事情,按照家里的节奏来活动,但是成人又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实施遵守规则,也没有办法有足够的意志给孩子建立家庭节奏。

而我们理想中的情形是,孩子到了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成人就会有一种方式帮助孩子可以去做这件事情。在孩子做完了一个事情的时候,他们自己可以发现下一个事情要做什么。在这样的要求和规律下,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一个事情,而不是在被督促和被压迫的情况下做事情。

当成人用语言告知孩子,我们该到回家的时间了,孩子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就该回家了。成人会说,是因为天黑了,必须要回家,孩子会问为什么天黑了就要回家。接下来成人再解释,为什么天黑了,孩子还会继续问为什么呢。此时,成人就会觉得自己的智商没有孩子的高,他的一句“为什么”就让自己失去了所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成人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也许就想,也只能抱着回了。在孩子挣脱的情况下,成人也许会和孩子僵持起来,最后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只能向孩子发火了。成人要是在孩子面前因没办法让他回家而发火,那么这种情况让我们成人的状态更低于孩子的状态。孩子不因你一发火他就屈服了,而他还会控制家里的所有成员,因为很少有人能坚持和一个大发脾气的孩子熬到大半夜,不做妥协,让这个孩子停止大哭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