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需要规则(1)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针对给孩子建立规则和生活节奏,那该怎么办呢?很多人,不只一个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但是,这个疑问的背后是什么,促使这样多的成人,而且是不同地域、接受着不同教育背景的成人都问着同样的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建议在家里孩子也要有生活节奏。周一到周五孩子回到家之后,从回家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时间表和相应要做的活动计划,每天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和顺序进行活动,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但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是由成人来把握的,到时间带着孩子做活动就可以,不用告诉孩子现在几点了我们要做什么。相邻的两个活动要有节奏上的区别,如果,刚才是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时间,这是孩子自己玩耍、比较自由向外的一个活动,那么现在该到了要准备休息的时间,孩子要洗漱。洗漱这是一个需要被要求和要做刷牙、洗脸、洗澡等向内收拢的这样的活动,这时候就需要孩子和成人去做事情,而不是再跑去玩玩具或做别的。这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的计划中,这个时间就是要洗漱的,这个时候的成人需要有勇气让孩子回到卫生间做他要做的。

之后是上床讲故事,这个活动孩子比较快乐,其中有向外的也有向内的感觉。因为有爸爸或者妈妈陪同,孩子和爸爸妈妈有一点点的交流,所以,这其中有向外的因素。还因为听故事时就不要再跑到其他的房间做其他的事情,所以这其中也有向内的要求在里面。故事结束就要休息,什么也不做。

周六周日我认为可以稍稍灵活一点,但是也要和这五天的节奏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整,但是总体上要有节奏和规律。当我们在家里帮助孩子建立家庭的生活节奏时,家庭规则就启动了。很多规则是和成人提供给孩子的活动内容有联系的,当我们明确了孩子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也就知道用哪个规则来要求孩子的行为,相应的孩子的规则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样就和幼儿园的节奏联系起来了,孩子一天的生活会有一个完整的节奏和规律,使得家里人照顾孩子也比较容易。长时间的作息规律,让孩子自己内在有一种经验,他会知道差不多什么时间他要做什么事情了,不用成人一遍又一遍地催促。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太乏味了,不灵活,感觉很受限制。我认为,一份好的计划里面会将向外和向内这两种节奏运用得很好,会给孩子留有自由地做事情的时间,也有和家人一起做事情的时间。还有我们要清楚对自由的理解,给孩子自由,不是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这不叫自由,是放纵。当有一天孩子到十一点还不愿意上床睡觉的时候,你会问,这孩子为什么那么难带呢?就没想到是自己把孩子变成一个很皮很赖的人,说什么都不听的人。在此我认为,孩子的生活不比成人的生活,孩子的生活简单一点对他们有好处,过多的变化和刺激都会对孩子状态的稳定有不利的影响。

生活节奏的建立是比较难实施的,也不是很容易就建立起来的。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不要等到一些现状无法收拾的时候再做,那样就更困难。

而一个孩子在散步之后,不回家,是因为他本身没有一种生活规律,孩子做事情的动力来自于他们身体之外的成人的操控。成人说该回家了,这个决定来自于成人的需要,成人认为天黑了,不早了必须要回去;也许在某一天,即使是天黑了,这个成人也允许孩子在外面玩儿;那么有了这样的前提之下,成人要是再告诉孩子天黑了该如何如何,这是没有力量和权威的话语,因为成人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不遵守规则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