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孩子不再阳光(2)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

这种交流在成人眼里,不知道感受到的是什么,但是孩子们真的很享受这种认同感。他们很愉快地在一起交流着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游戏中,什么样的状态是可以当妈妈来照顾大家的。

此时,孩子们可以通过协商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再是之前那个又冲又撞、只会用肢体力量解决问题的孩子了。

那个看似很有力量的小人儿在成人的眼里不常见了,他看上去总是“傻傻地”在“思考”什么。这种“思考出来的判断”,会经常给予这个孩子建议,让他知道怎么做小朋友才会和自己玩儿,这个建议对这个需要朋友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正是他学会进入群体中,建立起儿童社会性关系的入口。

但是,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就很担忧:自己的孩子总是听别人的,受别的孩子的安排,追随在别人的身后,别的孩子说他什么,他不像以前那样反驳了。实际上,是不用肢体打人了,他就站在那里看着对他“不礼貌”和“排斥”他的那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父母为此非常的焦虑,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的状态倒退了,年龄长大了,状态却不如从前了。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反抗了,别人说他,他没有采取任何回击的办法。让他们接受不了的还有,自己的孩子总是玩儿别人的游戏,他看上去很没有力量,也不像以前那么阳光了。这个孩子的父母将孩子送到我们这个幼儿园里来,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的力量变得更强大一些,才离开家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上这个幼儿园的。

听到这样的话,说实话我的压力好大啊。

如果,成人对“孩子阳光”的标准,就是以肢体做格斗动作打人、粗鲁地大叫吓唬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能说明一个孩子是有力量的。如果孩子不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就大哭,执意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情不听小朋友的建议,不参与别人的游戏,只允许别人都来参与他的游戏,这些是在说明一个孩子的什么呢?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孩子的力量为此而消耗掉了呢?

那么,我们想想,本质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玩别人的游戏都是正常的。现在他玩别人的游戏,将来又会有人玩他的游戏。在混龄的班级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慢慢地由不会玩、不会做事情,成长为很会玩、很会做事情的人。

也许是我们不够有耐心和意志力等待孩子长大,很想快点儿再快一点儿看到孩子的变化,而孩子的变化不是只呈现在身体上变高变宽,他们的想法也会慢慢地多起来。正因为孩子有了小小的思考,他们才会选择更有利于他们的方式来做事情,这个时候和我们所看到的他们小时候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我们成人看不到这种不同是在呈现着孩子进步了的一面,而要把它当做是倒退了的状态。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会不会使孩子觉得,他不管怎么做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因为,他从周围人的反馈中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也就是判断不出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效的能力。他只是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这种焦虑和不安还是自己的父母给他的。

我认为,我们判断一个孩子阳光、有力量,不是因为这个孩子会强迫别人玩自己的游戏,迫使对方只做自己让他做的事情;有力量的人,应该是可以听进去别人的建议,应该能与人合作,应该知道怎么做小朋友才会接纳自己……这些做法,不是让我们提倡放弃咱们孩子的自己,相反的是通过经历这些事情,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智慧的力量,让他们的那个“自己”变得真正的强大,让他们变得真正的阳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