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真诚、付出、不索回报(9)

感动力:赢得一切的根本 作者:张利军


目标是具体的、明了的、表象性的;愿景是抽象的、概括性的、实质性的。

目标一旦设定,在没有实现之前,就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而愿景却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过程的不同阶段,其目的性有可能不同。

目标就像是一块“决心牌”被高高举起,它对于当事人和其他人都有可能是“清晰可见”的;愿景隐藏在目标背后,是实现目标的真正目的,它对于其他人、甚至是当事人都有可能是“不得而知”的。

比如说,中学生小明突然大声宣布:“我都盼了一年多了,这个周末,无论如何我也要实现去海底世界的目标。”其实际情况是,一年多前,海底世界公园刚刚开张的时候,听了别人对那“五彩缤纷的鱼儿从头顶游过”的梦幻景象描述,小明也心动不已,便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于是,和父母达成了“考过前十名”就带他去玩的“约定”。一直以来,他都在为此努力学习着,其目的仅仅是“我也要感受一下那种神奇”。

而这一次急着要实现它的背景却是,同学们最近都在谈论那里新来的大鲨鱼,而他却到现在都没去过,插不上话,被冷落,被人瞧不起,其目的也从原来“明显的”要去“感受那份神奇”变为了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看不见”的“为了赢得自尊”。

这样说可能还是太抽象、太理论化。那我们不妨把上面举例提到的“当上总经理”的目标进一步深入剖析,挖掘出它们背后隐藏的真正愿景,并用有可能存在的正负两种极限假设出来,在对比之下,你便会明白无误了。

先来看负面的目标和愿景:

比如,我曾经很穷,因此非常羡慕那些有权有钱人的奢华生活,所以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让自己过上那种好日子,并且一直在为此奋斗着。现在我已经在一家大公司“熬”到了中高层,有了“实现那当初愿望”的平台和机会,于是,制定了两年内当上公司总经理的目标,并且发誓一定要实现它。

以此为前提的目标所对应的愿景可能是“那样的话,我就出人头地、有权又有钱了,因为这职位可以轻而易举地帮我(利用公司的资源)获得万人敬仰、豪宅名车、游山玩水、山珍海味,如此好好地享受一番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