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你其实已经开始了人生的修炼,某种意义上来说,愿景也变得崇高了起来。因为你知道,害人就会害己,周围的人都不幸福快乐了,你也不会幸福快乐到哪儿去。
别人幸福快乐,你不一定感觉幸福快乐;但如果,别人因为你的付出而幸福快乐,你应该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因为你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你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赞许,你因此受到了尊重。
所以,施比受更快乐!
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会在平时去积极付出而不因此索取相应回报,因为人们知道这是在为一生作积累,一点一滴加起来,人生才可能圆满。
如果没有如此觉悟,你就只能在磕磕绊绊中去自己体会,去不断总结,去自我完善,再自我进步。
就像着名的齐国相国孟尝君。有一次他让门下食客冯骥到薛城去收债,临走前,冯骥问孟尝君:“回来时买点什么东西呢?”孟尝君说:“你看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回来。”
冯骥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召集到一起,核对他们的债券,验完之后,他假借孟尝君之命,把债息赐给百姓,并当场烧毁了因贫穷而无力偿还者的债券。
孟尝君知道后很生气,冯骥解释说:“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孟尝君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段时间后,孟尝君被免去相国职位,于是带着冯骥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薛城老百姓知道后,扶老携幼,置酒备饭,奔波于百里之外前往迎接。
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危难之时见真情。在别人落难、不景气的时候施与帮助,更能体现你的真诚,人家的感激之情也越重,将来回报你的也会越多。
孟尝君就是靠着冯骥当年给他积累的这份“真情”才得到了今天的礼遇。
很多宗教也都提倡这样的一种境界。在这里,我不妨用自己肤浅的佛学理解来诠释这个道理。
大家应该听说过“吃亏是福”这句话,可有多少人明白,这“亏”是如何变成“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