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节:与魔鬼作战(11)

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 作者:(美)罗伯特·K·雷斯勒


他对我说,他耳边经常能听到一个声音,敦促他去刺杀参议员,有一回照镜子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脸碎了,像玻璃一样一块块掉到了地上,这都是偏执妄想症的临床表现。在与我们的谈话过程中,他一直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他还骄傲地说自己之所以被单独关押,并不是监狱害怕他,而是尊敬他,相比那些小偷小摸和猥亵孩子的家伙,他显然更值得尊敬。

西尔汉是阿拉伯人,从小就生长在战争环境中,他后来行凶的动机和方式都与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向我问起联邦调查局的一位高级长官是否犹太人,从这个问题就不难看出他的想法。他还说自己之所以刺杀肯尼迪参议员,是因为他知道肯尼迪参议员打算向以色列出售更多的喷射战斗机,他当然不能让以色列的盟友当上美国总统。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改变了世界历史,对阿拉伯国家是莫大的帮助,他还信誓旦旦地说,假释委员会之所以不敢放他出去,是害怕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其实他本人更愿意在获释后去约旦,因为他相信那里的人一定把他看成民族英雄。最后,他还说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在当前不会被人原谅,但若干年之后,人们一定会把他看作历史上的英雄,到时候各地都会有人歌颂他的伟大壮举。

西尔汉曾经在学校学习政治学,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他希望先在国务院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被指派为驻外大使。他羡慕肯尼迪家族,这也是促成他实施刺杀的原因之一。当时很多名噪一时的杀手都希望借着暗杀著名人物以获得自我满足,比如西尔汉·西尔汉、约翰·亨克利(John Hinckley)、马克·查普曼(Mark Chapman)及亚瑟·布雷默(Arthur Bremer)都是如此。西尔汉知道在美国犯下这样的暴行需要蹲十年左右的牢房,因此他认为自己会在1978年左右获释。另外,他也认为只要坐牢的时间不长,自己一定能够得到平反,从而恢复自己的声誉。

交谈结束的时候,他站在门旁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活动了一下筋骨说:"雷斯勒先生!现在您对西尔汉怎么看呢?"

我看着他走了出去,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很明显,他认为只要了解他,我一定会喜欢上他。在监狱服刑过程中,他的精神分裂痊愈了,但偏执仍然伴随着他,后来他再也没有接受我们进一步的访谈要求。

科罗纳、弗拉泽与慕林都是典型的无逻辑连环杀手,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同时我们也很难与其沟通,因为他们的想法实在是太奇怪了。三人之中,科罗纳完全无法与他人沟通,弗拉泽根本不相信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中,慕林虽然看起来很温和,但一句话也不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