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缺乏时间观念(1)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第五章  缺乏时间观念

当今发达国家有一句格言:“时间就是金钱。”现代生活复杂化了,一个职业者要做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工作。这些工作,如果由上个世纪的人做,花费的时间要长得多。蒸汽机和电力实现了现代化的变革。对于这种变革,盎格鲁一散克逊人从素质上就预先有所准备。无论我们的祖先在无事可做、只能吃喝、格斗的时代养成了什么习性,我们都很难想象我们的民族什么时候能够不精力健旺,能够不一件接一件地赶快做事。

中国人和英国人的问题语截然不同。中国人遇到同伴说:“吃了吗?”英国人却问:“做得怎样?”译者注:英国人问题语是“How do you do”意译为“你好?”直译为“做得怎样?”“做”是英国人习以为常的状态,中国人却看重“吃”。由此可以感到,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第二生命,在正常情况下,哪怕最后一秒钟也要充分利用。而中国人,像大多数东方人那样,却特别随便,对时间并不看重。中国人仅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时辰的概念很模糊,暗指一天的十二分之一,从一个时辰到另一个时辰并没有明确的标志。习惯说的“午间”,包括十一点到一点之间的时光。“现在几点了?”我们听到一个中国人询问,“月上中天是什么时候?”这里的用词是含混不清的,他需要进一步追问的其实是:“月上中天的午夜是几点钟?”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用语也同样都不清楚,“日出”和“日落”,还算多少体现了纬度和经度,在中国人看来,就算准确。但是,夜里的时间就不好分了,“午夜”中的“午”与白天的“午”没有特定的区别。夜里的时间靠“打更”划分,一般是模糊的,只有最后一更,因为接近天明才确定一些。甚至城市里的“打更”也是长期不准确。我们称之为表的例携式计时器,中国人作为整个民族来说是毫无所知的。极少数人有表,根据表安排自己的活动,每隔几的还擦洗一下,保持正常运转,也不经常放在盒子里。普通人则是凭太阳的高度了解时间,满足于用太阳几“杆”高来说钟点。如果阴天,就凭猫眼有胀缩观察时间,这在一般事务中就足够准确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