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误解的才能(3)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你这样说,这样。”“不,我不这样说。”“但是我认为你是这样说的。我们都这样理解。请原谅我们的愚蠢,请给钱,你说过你要给的。”这就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成千上万次争论的实质,一百次争论中有九十七次是外国人付了钱,正如中国人所了解的那样,外国人为了表示自己诚实与公正也会付钱的。在其余三次中,他们会通过其它手段设法达到目的,三次中有两次是成功的。

日常生活中误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经验的观察者可以发现很多,其数目可以构成一个军团。你吩咐一个苦力把院里的荒草拔掉,而将开始露芽的珍贵草皮留下,透过这些草皮你看到了久已向往的草地的影像。但是,这位漫不经心的笨牛拿着一把锄头,铲锄了他遇到了所有绿色植物,弄成了一片荒地,还称之为安宁之处,他不“明白”你的意思。打发厨子到远处仅有的一个菜市场上买一条鲤鱼和一只小鸡。他没买回鱼,却买了三只壮鹅,他以为这就是你的旨意。他不“明白”你的意思。派信差在邮局关门之前把一包重要信件送到法国领事馆,他回来后却报告说对方不收信。原来他把信送到比利时领事馆去了,这时邮局已经关门。他不“明白”你的意思。

笔者一位朋友的经历,充分说明可怜的外国人多么容易误解别人和被别人误解。这位朋友去访问一家中国银行,银行老板和他关系很好。最近,银行领近处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这位外国人向老板道贺,庆幸大火没有蔓延到他的银行。对方立刻显出窘相,继而生气地说:“这话是什么话这是不恰当!”过了些日子,这位外国人才发觉自己的冒犯之处在于暗示火蔓延太近的话,就会烧毁钱庄,这是最大的不幸。因此,这种想法,纵令用的是庆幸的语气,也是犯忌!一位在京都稍作逗留的外国人,看见一群骆驼,其中有只小骆驼。他转身对受雇外国人多年的车夫说:“你回家时,告诉我的小孩儿,让他出来看看这只小骆驼,他还从来没见过,这会使他非常快乐的。”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像终审时经过一番酝酿才能形成判决一样,车夫若有所思地回答道:“如果你要买这只骆驼,就不能抬高它———要不,它准会死!”

笔者一次参加中国的礼拜式,布道者讲的是有关拉曼(Naaman)的圣经故事。他描绘了叙利亚大将军到达以利沙译者注:以利沙(Elisha),《圣经》所载曾受教于耶稣诞生前的希伯来伟大先知以利亚(Elijah)的圣者。门前的情景,代表做礼拜的人欢迎主人的归来。为了尽可能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布道者演戏似的模仿叙利亚仆人的口吻喊道:“看门人,开门,叙利亚将军来了!”令布道者吃惊的是,一个坐在后排的人这时突然离开了,就像遭到了枪击。过后,才明白这人是产生了误解。他就是这个考堂的看门人,没注意到前面讲的内容,突然听见有人呼唤他,就以令人赞叹的速度冲出去,履行职责,迎接拉曼。

另一个同样产生误解的例子,是中原某省一位传教士对其听众的感觉。他为了让听众印象深刻,用双灯放映机显示出一个高倍放大的普通寄生虫。这个寄生虫的巨大身躯,像埃及鳄鱼似的斜着映现于屏幕上时,就听见一位观众以敬畏的口气,小声宣布新获得的观念:“看,这是外国大虱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