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智力混沌(4)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喊你,你为什么不来”你向一个特别玩忽职守的仆人贸然质问道。“没什么理由。”答答道,坦然像个很守规矩的人。同样,这种心智上的混沌会导致各种各样、时常令人哭笑不得的举动,总会激怒一个井井有条的西方学者。厨师常常例行公事地用完了手头最后一点儿佐料,做下顿饭时,就减去一些必需的佐料。如果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会坦诚的答道:因为没有了。“那么,你为什么不及时再要一点儿”他自得地解释道:“我没要。”你要给一个人付一笔钱,结清一笔帐目,不得不麻烦地打开保险柜,连零头都得精心对待,办完了,他坐下来天南海北聊了“老半天”,然后若无其事地说:“除了这笔帐目,我还有另一笔在你这儿。”“但是我刚才开保险柜时,你为什么不说说了,我就可以一次算清了。”“噢,我想,这两笔帐这间没有关系。”同样,一位病人在诊所里已费了医生一定时间,回到了候诊室,不一会儿,他又开门进来了。医生告诉他,已经给他看过病了,他爽快地简单说:“除了刚才看的那个病,我还有其它病。”

在我们看来,似乎最愚蠢的实例,是中国人普遍习惯于延误治病的时机,因为患者赶上忙事,或者因为治疗要花钱。他们认为一次又一次地忍受高烧的剧烈折磨,比付上十个铜板———大约一美分———买一剂奎宁要便宜,而奎宁肯定能治好病。我们看到数不清的这样的情形,病情严重,有时拖延到致命的地步,只是因为节省那点儿看病的时间,而只要他们去看,病是自然会治好的。

一个人住在离一家外国医院半英里的地方,出外时,染上了眼病,回家后疼痛了两个星期才到医院看病,在两个星期中,他每天都希望止住疼痛,相反,由于角膜溃烂,一只眼睛完全瞎了。

还有一位病人,脖子上有一块严重的溃烂,每天都接受治疗,到第十八天时,他忽然说,他的腿痛得睡不着觉。检查后,才发现他的腿上居然有茶杯那么大、那么深的一块溃疡!天哪!他的脖子好了时,才打算说他的腿。

中国人许多这样的生活镜头,使人想起查尔斯·里德一本小说中的一段话:“人类在智力上并不欠缺,但是他们有个智力上的弱点———他们头脑糊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